[发明专利]飞机及用于冷却所述飞机内的电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0588.3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2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W.韦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3/00 | 分类号: | B64D13/00;B64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用于 冷却 电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冷却空气流冷却交通工具内部件的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借助这种装置冷却交通工具内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装置使用于冷却交通工具内的部件。冷却的目的是,将由于损耗形成的热量排入周围环境。在交通工具中存在多个功率损耗并因而形成热量的源头。归属于这些的尤其是机械或电功率损耗。作为机械功率损耗的例子,可列举在传统驱动的交通工具中的内燃机。电功率损耗可在电驱动链的部件中或在蓄能器中发生。冷却可这样达到,亦即将要冷却的部件直接被冷却空气流吹过。另一种可能性在于,首先将热量传输给一种液体,然后这种液体借助也称为冷却器的热交换器将热量发送给环境空气。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空气流,它将热量排入周围环境。
在如今的交通工具中,部件的冷却首先通过掠过迎面风达到。若迎面风不够用,或在所涉及的部位不存在迎面风,则使用多个风扇或鼓风机,它们产生相应的空气流。在新近也用电驱动的飞行器中,电池集成在支承面内,它们通过在支承面内部的风扇或鼓风机用空气循环冷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冷却空气流的冷却系统,即使没有风扇或鼓风机也能造成这种冷却空气流。所述冷却系统应能使用于交通工具,尤其飞行器。此外,这种系统应有高可靠性并能低成本制成。
通过一种用冷却空气流冷却交通工具内部件的装置达到此目的,其中,装置有至少一个空气进口和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它们设置为,基于在交通工具运动时由于周围空气不同大小的流动速度造成的压差,形成从空气进口到空气出口的冷却空气流。此目的还通过一种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借助一种装置冷却交通工具内部件的方法达到。
本发明的基本认识是,在运动的交通工具中采取下述措施形成冷却空气流,亦即将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安置在交通工具恰当的位置。对于空气进口恰当的位置,是那些压力比较高的地点。基于文氏效应,有高压力的位置处于空气绕交通工具运动比较缓慢的地方。与之相对,压力低的地点是那些在那里空气绕交通工具运动比较迅速的地方。有高压的地点称为加压侧,有低压的地点称为抽吸侧。加压侧所在处适用于安置空气进口,抽吸侧所在处适用于安置空气出口。通过这种配置实现从空气进口向空气出口的空气流。为提高流动效果,首先能改变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的尺寸,或还能设置多个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在一个交通工具中存在多个需要冷却的部件。在传统驱动的交通工具中,例如内燃机算作这种部件。若内燃机在一次冷却循环中将它的损耗以热量的形式传输给液态冷却介质,则接着还必须将热量排放给周围环境,这经常通过冷却器实现。为此也可以利用按本发明的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在使用于冷却电驱动链的部件时有突出的优点。在这里,冷却电或电子构件,优选地直接通过掠过的空气实施。液态冷却剂的缺点是,当在冷却系统中发生漏泄时会导致损坏或损毁电或电子构件。节制高的损耗和与之相关联的生热,可以在充分利用文氏效应的情况下通过冷却良好地实现。与液体冷却相反,在液体冷却时必须实施将冷却剂通过软管导向不同地方,而在按本发明的系统中并非强制性地要求通过导流片导引空气。基于文氏效应形成的冷却空气流,在需要时可以通过风扇或鼓风机进一步增强。不过与常规的空气强迫冷却相比,风扇的尺寸可以设计得小得多。这带来结构尺寸、成本和尤其噪声发生等方面的优点。因为冷却部件的装置即使没有风扇也行,所以在这里带来在维护和制造成本方面的突出优点,因为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不发生为此所需的费用。此外,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与借助鼓风机强迫通风相比产生的噪声较小。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本发明有利的设计。
按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所述交通工具涉及飞行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飞行器的运行,强制性地需要工作可靠的冷却系统。这尤其在飞行器具有电驱动装备(并联和串联混合动力结构)的情况下。因此在这里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尤其是可靠性和重量轻。通过取消风扇,便能在生产成本低的同时简单地满足这些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公司,未经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0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视指示剂套管的致动器
- 下一篇:用于器具的减噪空气入口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