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9621.0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7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石仓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D1/36 | 分类号: | B05D1/36;B05D7/24;C08G18/80;C09D5/00;C09D133/14;C09D151/08;C09D167/06;C09D17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安佳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多层 方法 | ||
1.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向被涂物涂装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以在其上形成第一着色涂膜;
(2)向在步骤(1)中形成的未固化的第一着色涂膜涂装水性第二着色涂料组合物(Y)以在其上形成第二着色涂膜;
(3)向在步骤(2)中形成的未固化的第二着色涂膜涂装透明涂料组合物(Z)以在其上形成透明涂膜;以及
(4)同时加热固化在步骤(1)至(3)中形成的未固化的第一着色涂膜、未固化的第二着色涂膜和未固化的透明涂膜,
所述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包含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A)和具有至少一个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所述封端异氰酸酯基选自:
由通式(I)表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
其中R1表示异丙基,并且R2、R4和R5独立地表示C1-12烃基,并且R3表示C1-12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
由通式(II)表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
其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以及
由通式(III)表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
其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并且R6表示异丙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替换为通过使具有由通式(IV)表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3-1)与由通式(VI)表示的仲醇(b4)反应而获得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其中R1’表示C1-12烃基,并且每一R1’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是通过使具有由通式(V)表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3-2)与由通式(VI)表示的仲醇(b4)反应而获得的:
其中R6与上述相同,并且R7是C1-12烃基,
其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是具有亲水基团的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还包含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C)。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不包含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以及其中基于所述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中的100质量份的总树脂固体成分,所述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A)和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比例为:10质量份至60质量份的所述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A)以及5质量份至40质量份的所述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水性第一着色涂料组合物(X)中的100质量份的总树脂固体成分,所述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A)、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和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C)的比例为:10质量份至60质量份的所述丙烯酸改性聚酯树脂(A)、5质量份至40质量份的所述封端聚异氰酸酯化合物(B)以及不超过50质量份的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C)。
8.一种物品,其包含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形成的多层涂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西涂料株式会社,未经关西涂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96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