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9107.7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3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宏高;杉山大介;泽田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用于诸如电动车辆或混和电动车辆这样的车辆,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充电入口装置的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给要安装到诸如电动车辆(EV)或混合电动车辆(HEV)这样的车身的蓄电池充电,向该车辆设置了充电入口装置,作为匹配连接器的充电连接器配合到该充电入口装置(见专利文献1)。将通过参考图1和图2给出这样的充电入口装置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充电入口装置500包括入口连接器510和盖520,该盖520可转动地设置到入口连接器510。
入口连接器510包括:连接器壳体511,其中设置有多个端子530(见图2);外罩512,其覆盖多个连接器壳体511的外周;以及车身安装凸缘部513,其从外罩512向外突出。
如图2所示,每个端子530都容纳在端子容纳室511A中,该端子容纳室511A形成在连接器壳体511中,并且每个端子530都通过与匹配端子(未示出)之间的相对移动而连接到该匹配端子。当每个端子530完全容纳在端子容纳室511A中时,每个端子都锁定到每个矛杆511B。每个端子530都以根据每个矛杆511B的锁定力而定位的状态容纳在端子容纳室511A中。此时,各个端子530都沿着充电连接器相对于充电入口装置500的插入方向ID而布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0-27565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同时,当充电连接器插入到充电入口装置500中时,充电连接器的插入方向ID不限于必须匹配端子530的纵向。换言之,如果相对于连接器壳体511倾斜地插入充电连接器,则根据匹配端子的倾斜,端子530的轴心是倾斜的。
因此,充电连接器插入到充电入口装置500中的插入力增加,由于插入力增加而产生了问题(例如,端子530的寿命减少,或者端子530与匹配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即使当匹配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倾斜地插入时,通过减小匹配连接器的插入力,该连机器能够消除由插入力产生的这样的问题。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端子,该端子将利用该端子与匹配端子之间的相对移动而被连接到所述匹配端子;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支撑所述端子;以及端子移位部,该端子移位部在与所述端子与所述匹配端子之间的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够移位地支撑所述端子。
所述端子移位部可以包括:第一板部,该第一板部位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支撑点侧处;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位于所述端子的匹配端子接触部侧;以及扭转部,该扭转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布置成互相正交。
所述端子移位部可以包括:弹性支撑部件,该弹性支撑部件抵着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撑所述端子;以及柔性导电部件,该柔性导电部件连接到所述端子的匹配端子接触部的对侧。
所述端子移位部可以包括:弹性支撑部件,该弹性支撑部件抵着所述连接器壳体支撑所述端子;以及片簧接触部,该片簧接触部设置到所述端子的匹配端子接触部的对侧。
根据上述构造,端子可以利用端子移位部自由地移位。因此,即使当匹配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倾斜地插入时,端子的轴心也根据匹配端子的倾斜而移位(即,所谓的轴心对齐)。以该方式,减小了充电连接器的插入力,使得能够防止由这样的插入力引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充电入口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充电入口装置的纵截面图(沿着图1的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从前方观看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的组装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A是沿着图3的VA-VA截取的截面图。
图5B是沿着图3的VB-VB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和端子移位部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到车身板的组装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9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的纵截面图(对应于沿图3的VA-VA截取的截面图)。
图9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入口装置的纵截面图(对应于沿图3的VB-VB截取的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和端子移位部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9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