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5430.7 | 申请日: | 201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泽田敦;山田矩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搭载在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等车辆上的电池进行充电时使用的充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对搭载在电动汽车(EV)、混合电动汽车(HEV)等车辆上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充电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图1说明这种充电连接器的相关的例子。
充电连接器100如图1所示,包括:封装外壳110、配置在封装外壳110内的连接器主体部120、及配置在封装外壳110内的锁定臂130。
封装外壳110由2个外壳分割体110A、110B形成。各外壳分割体110A、110B具有互相对接的对接面111,相互的对接面111彼此对接。在封装外壳110的前端部设置有连接器嵌合部露出孔112。在封装外壳110的后端侧设置有电线拉出用孔113。
连接器主体部120具有:连接器壳121;及容纳在连接器壳121的端子容纳室(未图示)中的多个端子(未图示)。连接器主体部121的前方部从连接器嵌合部突出孔112向封装外壳110外突出。该突出的部位是与受电插孔装置(未图示)嵌合的连接器嵌合部121A。
在各端子(未图示)上分别连接有电线W。在连接器壳121的电线布线部位装载有橡胶塞(未图示)。由此,防止向连接器壳121内的浸水。从连接器壳121拉出的各电线W被从电线拉出孔113导出至封装外壳110外。
锁定臂130被自由摆动地支持于封装外壳110。锁定臂130的前方侧和后方侧分别从封装外壳110露出。锁定臂130在与充电插口装置(未图示)的嵌合过程中位于未锁定位置,在嵌合完成位置位于锁定位置。
在上述相关的例子中,即使水浸入到封装外壳110内,橡胶塞也会阻止所浸入的水进入到连接器壳121的端子(未图示)位置。由此,实现端子(未图示)的防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2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由于橡胶塞价格高,且需要与端子个数相应的数量,因此元件成本、组装作业成本等提高,因此,充电连接器100的成本高。端子的个数变多时,成本会随此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连接器,在为对端子进行防水的构造的情况下,成本低。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连接器包括:封装外壳,所述封装外壳包含2个外壳分割体,所述2个外壳分割体将相互的对接面彼此对接地组装,在组装状态下开口有连接器嵌合部突出孔和电线拉出孔;连接器主体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容纳在所述封装外壳内,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具有从所述连接器嵌合部突出孔露出到所述封装外壳外的连接器嵌合部;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一体地具有:外壳分割面用密封部,所述外壳分割面用密封部沿着将容纳在所述封装外壳内的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部位包围的所述对接面的全周配置,介在于所述2个外壳分割体的所述对接面间;连接器主体用密封部,所述连接器主体用密封部沿着所述连接器嵌合部突出孔的全周配置,介在于所述封装外壳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间;及电线用密封部,所述电线用密封部沿着所述电线拉出孔的全周配置,介在于所述封装外壳、与被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拉出并从所述电线拉出孔导出到所述封装外壳外的电线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利用密封部件阻止向封装外壳内的连接器主体部的浸水,因此能够对连接器主体部内的端子进行防水。由于密封部件是单一元件,介在于2个外壳分割体之间,并且组装在封装外壳与连接器主体部之间、及封装外壳与电线之间,因此,与在各端子上分别装载防水塞的情况相比,元件成本、组装成本等可以是低成本。另外,即使端子的个数变多成本也不会上升。如上所述,能够提供充电连接器,在为对端子进行防水的构造的情况下,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的例子所涉及的充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连接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A是图4的VIA-VIA线剖视图。
图6B是图4的VIB-VI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波导型激光激励模块及平面波导型波长变换激光装置
- 下一篇:电池调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