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弹性的自行车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5273.X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5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米尔登贝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劳斯·米尔登贝格尔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丁永凡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弹性 自行车 把手 | ||
提出一种自行车把手(11),所述自行车把手具有:把手元件(1),所述把手元件具有支撑件(3);保持元件(4,5);和弹簧元件(5),其中弹簧元件(5)和保持元件(4,5,7)能够设置在自行车车把的车把管(12)之内,其中弹簧元件(5)能够与保持元件(4,6,7)和把手元件(1)抗扭地连接,使得在反向于弹簧元件(5)的弹力对支撑件(3)加载力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把手元件(1)围绕车把管(12)的管中轴线的转动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车把的自行车把手,其中把手尤其具有翼形形状。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中,两个自行车把手是唯一的人/机连接装置,在所述人/机连接装置上,人的皮肤无保护地并且持久地与自行车接触。如果所有把手是圆柱形的并且必须由手完全包围并且保持,那么这长时间引起疲劳并且是不舒适的。路面冲击直接作用于手、臂和肩膀。因此,制造者尝试借助不同材料产生更高的舒适性。一些把手具有所谓的鱼际垫片,尤其在把手的外侧上的翼状的隆起部。但是,通常,把手仅推动到车把上。在此,翼状件能够在加载的条件下转动并且变得不可用。为了避免所述问题,把手具有外部的夹紧件,所述外部的夹紧件防止所述转动。在所述把手中,尤其地,复合材料用于期望的缓冲和轻微的弹性作用。不同的塑料的缺点能够是尤其较软的塑料通过手掌心的汗破坏并且还有在把手上和也在手上的不美观的污物沉淀。同样地,已知的把手的弹性作用是极其小的,尤其不可感觉到或几乎不可感觉到。
从DE 20 2004 008 297 U1中已知翼形形状的具有软的塑料层和硬的塑料层的自行车把手,所述自行车把手通过把手材料本身具有最小的弹性。
发明内容
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把手,所述自行车把手的弹性作用被改进。尤其目的是,在自行车把手中实现自行车把手的与把手元件的材料无关的弹性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一种自行车把手,所述自行车把手具有:把手元件,所述把手元件具有支撑件;保持元件和弹簧元件,其中弹簧元件和保持元件能够设置在自行车车把的车把管之内,其中弹簧元件能够与保持元件和把手元件抗扭地连接,使得在克服弹簧元件的弹力对支撑件加载力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把手元件围绕车把管的管中轴线的转动运动。
本发明通过有利的实施方案避免或克服上述缺点。其他有利的实施方案在下文中给出。
尤其提出,支撑件的形状设计成,使得把手元件具有翼形的类型。尤其地,适当地选择翼形形状允许手能够分别舒适地全面地贴靠。优选地,,所述形状在其面积方面至少以系数1.1大于在迄今已知的翼形形状的情况,以便能够将作用于支撑面的力借助较大的杠杆施加。在已知的系统中,鱼际垫片的大小在该关联关系中不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出,把手元件能够手动地从其没有加载力的初始位置以至少10度、优选以至少15度、更优选以至少20度围绕车把管的中轴线克服弹力转动。把手的直至所谓的最大转动幅度的弹性的可转动性在通过驾驶者的相应的最大的手动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并且相应地与其重量和其力相关。通过弹性的可转动性,吸收或缓冲坑洼、街道边石和类似的出现的障碍物的冲击,而鱼际还贴靠在翼状件上。通过将把手元件的材料和弹簧作用分开,能够首先使用迄今由于其硬度极其不适合的材料。尤其地,人体工程学构成的呈具有大的鱼际垫片的翼状把手的形式的自行车把手是有利的,所述鱼际垫片是弹性安装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元件由木头构成。优选地,木头是精细磨光的并且上油的。木头相对于其他如橡胶等的材料具有明显更愉悦的触觉。尤其地,使用木头也引起较少的或较小的沉淀物和污物。同样能够考虑塑料作为用于把手元件的材料,所述塑料是非常紧密并且光滑的,以便实现上述要求。尤其可能的是,例如通过将材料染色成公司标志颜色和图案的方式,将把手元件的面用于例如用于公司的广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劳斯·米尔登贝格尔,未经克劳斯·米尔登贝格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