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解释接收的控制命令的设备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4520.4 | 申请日: | 2013-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4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E.D.L.M.弗里莫特;B.埃德曼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红;景军平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解释 接收 控制 命令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解释经由通信网络诸如但是不限于用于智能照明解决方案的ZigBee Light Link(ZigBee光链路)(ZLL)网络接收的控制命令的设备、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领域。
背景技术
受控装置例如照明装置或其他负载装置的开/关和级别控制(level control)时常利用同一个控制元件例如开关来完成,从而例如在按钮开关的情况中,短推(short push)用于请求状态改变(例如,开/关/切换),而同一按钮开关的长推(long push)用于请求级别改变(例如,调光(dim)/上移/下移或递增/递减(step up/down))。常规的电源供电或电池供电的控制元件(例如遥控器、开关、调光器)能够本地测量按压持续时间并依据所测量的值来发送(一个或多个)适当的控制命令,例如在短激活的情况中的开/关/切换以及上移/下移,其后面跟随着在较长激活的情况中的停止或重复的递增/递减。
由于例如(如在ISO/IEC 14543-3-10规范中所定义的)EnOcean和ZigBee Green Power(绿色电力)系统的引入,极度资源受限、尤其能量受限的控制元件(包括从致动开始采集能量的能量采集控制元件)正在涌现。这样的控制元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区分短与长激活或检测短激活。因而,它们通常将分开发送指示激活的开始(例如,按压操作)和激活的结束(例如,释放操作)的命令(在下面被称为“原始控制命令(raw control command)”)。控制动作(在下面被称为“衍生控制动作(derived control action)”)因而能够由接收机依据在所接收的(特定类型的)命令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
然而,在照明应用或其他的基于网络的应用的情况中,频繁地一个以上的接收机(灯/镇流器)利用同一个控制元件(例如开关或传感器或遥控器)优选地使用(例如,如在ZigBee Light Link规范或ZigBee Green Power规范中所定义的)组通信来同时控制。受控装置因而可以位于相距控制元件的不同距离上,例如,相距若干跳(hop),其中跳代表链路,即在源与目的地之间的网络路径的一个部分。当通过无线网状网络进行通信时,数据经过许多中间装置(如同路由器或其他的网络装置)而不是直接在单个总线线路上流动。因而,所测量的在接收的命令之间的间隔将受到在发射和接收装置以及在多跳系统的情况中沿着可能不同的路由路径上的所有中间装置上的延迟的影响。各个方面可以造成这个延迟,其包括处理、信道访问机制、在可能牵涉多个装置时如同随机抖动之类的网络/应用服务质量(QoS)机制、干扰与重试机制以及在接收端上的延迟(与处理、其他中断等等相关)。然而,尤其在多跳系统和组通信的情况中,在所接收的原始控制命令之间的不同间隔将导致不同的衍生控制动作,例如,组中的一些装置执行开/关/切换,而一些其他的装置设备执行调光(至可能不同的级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在受控装置上接收的控制命令提供可靠的解释。
这个目的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请求保护的设备、如权利要求7所请求保护的方法、如权利要求12所请求保护的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请求保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
相应地,通过停止第一定时器功能并发起第一预定动作的生成和执行之中的至少一个以响应在第一定时器功能的操作期间第二命令的接收,通过发起第二预定动作的生成和执行之中的至少一个以响应第二定时器功能的超时,通过发起第三预定动作的生成和执行之中的至少一个以响应在第二定时器功能的超时之后第二命令的接收,以及通过停止第二定时器(240)以响应在所述第一定时器(230)的超时之后并在所述第二定时器(240)的操作期间所述第二命令的接收,实现第一和第二命令的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4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