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3730.1 | 申请日: | 2013-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8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靖匡;菅康雅;渡边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B23/00 | 分类号: | C22B23/00;C22B3/04;C22B3/4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矿石 冶炼 方法 | ||
1.一种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包含矿石处理工序、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中和工序、锌除去工序、硫化工序及最终中和工序的高压酸浸出法,从镍氧化矿石回收镍及钴,
其中,包含下述(A)工序、和(B-1)工序、(B-2)工序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工序:
(A)工序:通过包含比重分离法的回收工艺分离回收由所述矿石处理工序产出的矿石浆料中的铬铁矿粒子的工序;
(B-1)工序:作为将经所述(A)工序而Cr品位降低的矿石浆料通过所述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进行处理而生成的浸出液的中和工序的、在进行中和时使用Mg系中和剂进行中和而生成(B-1)工序残渣和母液的工序;
(B-2)工序:作为将经所述(A)工序而Cr品位降低的矿石浆料通过所述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进行处理而生成的浸出残渣浆料的中和工序的、在进行中和时使用Mg系中和剂进行中和,回收赤铁矿粒子的工序,
其中,至少选择所述(B-1)工序时,将在所述(B-1)工序中生成的(B-1)工序残渣的一部分供给于所述固液分离工序,
至少选择所述(B-2)工序时,回收在所述固液分离工序中产出的浸出残渣中的赤铁矿来降低由所述最终中和工序产出的最终中和残渣量。
2.一种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包含矿石处理工序、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中和工序、锌除去工序、硫化工序及最终中和工序的高压酸浸出法,从镍氧化矿石回收镍及钴,
其中,包含下述(A)工序、(B-1)工序、及(B-2)工序,
将所述(B-1)工序中生成的(B-1)工序残渣的一部分供给于所述固液分离工序,
(A)工序:通过包含比重分离法的回收工艺分离回收由所述矿石处理工序产出的矿石浆料中的铬铁矿粒子的工序;
(B-1)工序:作为将经所述(A)工序而Cr品位降低的矿石浆料通过所述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进行处理而生成的浸出液的中和工序的、在进行中和时使用Mg系中和剂进行中和而生成(B-1)工序残渣和母液的工序;
(B-2)工序:作为将经所述(A)工序而Cr品位降低的矿石浆料通过所述浸出工序、固液分离工序进行处理而生成的浸出残渣浆料的中和工序的、在进行中和时使用Mg系中和剂进行中和,回收赤铁矿粒子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A)工序的回收工艺而言,对所述矿石浆料进行采用旋风分离器的旋风分离器分级,使微细的铁氢氧化物粒子减少后,使用比重分离法,从所述矿石浆料回收所述矿石浆料中的铬铁矿粒子作为铬铁矿的浓缩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A)工序的回收工艺而言,不稀释所述矿石浆料的浆料浓度而进行旋风分离器分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A)工序的回收工艺而言,将除不可避免的损失外的铬铁矿的全量提取至旋风分离器分级的底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重分离法包含选自使用弗洛特克斯密度分离器的工序、使用螺旋选矿机的工序、使用摇床的工序的至少一种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螺旋选矿机供给的浆料的矿浆含量为15~35固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螺旋选矿机供给的浆料的矿浆含量为20~30固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弗洛特克斯密度分离器供给的Teeter Water量为0.5~7.0[m3·h-1/m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镍氧化矿石的湿式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比重分离后付诸采用磁力分离的物理分离,除去磁铁矿,将非磁性物作为铬铁矿浓缩物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37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