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50615.9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5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木口大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F21S2/00;G02F1/1333;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干欣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液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使光扩散并入射到所述显示面板的光学片材、以及对显示面板的背面及侧面进行保持并呈盒体状的保持体。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装置的一种,有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液晶面板不发光,因此为了显示图像,需要背光源。作为使光入射到液晶面板的方式,有边缘发光方式。在边缘发光方式中,在盒体状的背光源底座上层叠反射片材、导光板、光学片材、液晶面板,使LED等光源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通过反射片材、导光板向液晶面板照射光。
在边缘发光方式中,需要高精度地组装光源、导光板以及光学片材。这是因为,若它们的位置关系不恰当,则会导致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下降、亮度不均等。
对此,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显示装置,在调光片材(光学片材)上设置凸部,通过与设置于框缘的凹部相嵌合来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84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16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1-107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173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2-221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9-180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正在推进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量化、窄边框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实现了如下这种显示装置,在边缘发光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源片材上依次层叠反射片材、导光板、光学片材、显示面板,用前框与背光底座进行夹持来固定。由于舍弃了以往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对背光源底座的背面和侧面进行覆盖的树脂制的后壳体,因此降低了前后方向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此外,高度方向、横向的尺寸大致是以显示面板尺寸为基准的值,实现了窄边框化。
在这种显示装置中,也需要高精度地组装光源、导光板以及光学片材。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用树脂形成的外壳框上进行模塑加工来固定导光板。另一方面,出于强度、成本方面的考虑,利用铁板来形成背光源底座,因此无法采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实现薄型、窄边框化,高精度地对导光板、光学片材等进行定位,且在不进行模塑加工、螺钉固定的情况下固定在背光源底座上。
本发明涉及在液晶面板的侧面侧配置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近年来,正在推进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量化以及窄边框化。使用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由于需要搭载背光源,因此与例如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的显示装置相比,难以薄型化。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可采用如下结构:在液晶面板的背面配置导光板等光学构件,并在光学构件的侧面侧配置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光源。该结构也就是所谓的边缘发光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对LED光源所发出的热进行散热来抑制温度上升,抑制发光效率的降低。该液晶显示装置为边缘发光方式的结构,在布线板上以阵列状安装多个LED光源,并在布线板的两面分别设置散热体,使该散热体与外框直接接触。
在边缘发光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面板的侧面侧配置光源,但液晶显示装置的框体等的侧面部分也存在携带等时与用户接触的可能性较高的部位。由于从光源发出的热量会传递到该部位,因此存在与用户接触的部位的温度上升的问题。对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热量从布线基板经由散热体传递到外框,且从外框传递到框体等,因此也具有同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将从光源到液晶显示装置的框体等的热传导完全切断。然而,若采用这种结构,则会产生如下问题:即,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温度因光源所产生的热量而上升,导致光源以及其它元器件加速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当地将光源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部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液晶面板的侧面侧配置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0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抗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图像数据的各向同性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