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光学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48122.1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1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J·J-F·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光学 连接器 | ||
背景技术
用于通信用途的纤维光学的使用持续发展。数据、声音和其他通信网络越来越多地使用纤维光学来携带信息。在纤维光学网络中,每条单个纤维被一般地连接至源装置和目标装置。此外,沿着在源和目标之间行进的纤维光学器件,可以在光纤上进行各种连接或耦合,以调整纤维的长度。每种连接或耦合需要连接器和适配器来将纤维对准,从而光可以不间断地传输。
连接纤维端的一个连接器或者多个连接器,例如,作为其主要功能,具有以对接关系维持端,从而纤维中的一根的芯是与其他纤维的芯轴向对准的,以使从一根纤维到另一根光传输最大化。另一个目的是最小化背向反射。对准可能是极难达到的。纤维端的良好连接(低插入损耗)随对准、纤维端之间的间隙(如果有)的宽度,以及纤维端的表面状况变化,所有这些,反过来是具体的连接器设计中所固有的。连接器还必须提供稳定性和连接保护,并且因此所述连接器必须最小化热和机械运动的影响。这些考量同样适用于这样的装置,其中终止于插塞式连接器的纤维将与有源或无源装置一起使用,如,例如计算机或者收发器等。
为了获得低插入损耗和稳定性,在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连接器设计。在这些设计的大部分中,一对套管(每个连接器中一个,或者一个在连接器中而一个在设备或装置中),每个包含光纤端,被端对端地对接到一起,而光穿过连接处。零插入损耗需要套管中的纤维被准确对准,鉴于制造公差和成本考量的必然性,所述准确对准可能是除了偶然事件事实上不可能达到的状态。因此,大部分的连接器被设计为达到一个有用的,优选地可预测的对准程度。
生产纤维光学连接器可以是相对昂贵的,因为需要许多部件,并且所述部件中的每个可能需要单独的制造过程。另外,必须进行附接过程来将所述部件连接在一起。仍然需要同样能够提供必需的对准程度而不那么昂贵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目前公开的是一种纤维光学连接器,所述纤维光学连接器具有减少数目的部件,以最简化组装,并且减少与连接器相关联的成本。
在一实施方案中,光纤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套管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收光纤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从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的纵向通道,所述套管组件具有套管保持器和套管,所述套管组件被插入到并且被设置在所述通道内,并且在所述通道内是纵向可移动的,所述套管组件被配置用于在所述套管组件中固定光纤,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这样的一部分,所述部分用于接合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另一个以将所述套管组件固定在所述通道内。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用于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偏置所述套管组件,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这样的一部分,所述部分用于接合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另一个,以将所述套管组件以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偏置相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通道内。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用于接合的部分包括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所述一个的至少一个一体的突起部分,并且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管保持器中的所述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一体的凹陷部分,所述一体的凹陷部分用于接收和接合对应的突起部分。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是单件一体化本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通道中,用于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偏置所述套管组件。另外,所述套管保持器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端,以及用于将所述套管固定为邻近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并且所述套管保持器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径向突起,所述第一和第二径向突起在围绕所述套管保持器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通道包括对应的凹陷部分,所述凹陷部分从所述通道径向向外延伸,用于在所述凹陷部分中接收和固定所述径向突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未经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8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