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装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6308.3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9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阳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G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装起重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自动仓库例如具备一对支架、堆装起重机、入库站以及出库站。一对支架以在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堆装起重机以在前后支架间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入库站配置在一方支架的侧方。出库站配置在另一方支架的侧方。支架在上下、左右具有多个物品收纳搁板。
堆装起重机具有行走台车、在设置于该行走台车的桅杆上升降自如的升降台、以及设置于该行走台车的物品移载装置(例如,以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滑动叉)。
行走台车具备驱动车轮和行走马达。驱动车轮配置于堆装起重机的行走方向前后,在其上部配置有行走马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3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正在要求堆装起重机的高性能化(起重机的高速能力、高加减速能力)。而且要实现那样的功能的话,存在车轮滑移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车轮进行加压。但是,在使用了由自重支承驱动车轮的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轮压偏差,而难以设定加压力。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堆装起重机的车轮的加压力设定以及其它的管理变得容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说明多个形态。这些形态根据需要能够任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堆装起重机具备行走台车主体、第一车轮支承部、第一驱动车轮、第一锁定机构、第二车轮支承部、第二驱动车轮以及第一加压机构。
第一车轮支承部以水平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第一驱动车轮被第一车轮支承部支承,并能够与轨道的一个侧面抵接。
第一锁定机构将第一车轮支承部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第二车轮支承部以水平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第二驱动车轮被第二车轮支承部支承,并能够与轨道的另一个侧面抵接。
第一加压机构通过对第一车轮支承部和第二车轮支承部朝缩窄间隔的方向施力,由此使第一驱动车轮和第二驱动车轮从侧方夹住轨道,并且该第一加压机构能够拆卸。
在该堆装起重机中,第一驱动车轮和第二驱动车轮通过来自第一加压机构的施力来夹住轨道的侧面。在该状态下,因为行走台车主体行走,所以难以产生轮压的偏差。
而且,第一车轮支承部通过第一锁定机构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但是,当卸下第一加压机构、并进一步解除第一锁定机构时,第一车轮支承部能够朝从第二车轮支承部分离的方向转动。由此,第一驱动车轮和第二驱动车轮从轨道分离,两驱动车轮的维护变得容易。
也可以为,堆装起重机具备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通过固定于第一车轮支承部,能够与第一驱动车轮一起相对于行走台车主体水平转动,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车轮。第二驱动马达通过固定于第二车轮支承部,能够与第二驱动车轮一起相对于行走台车主体水平转动,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车轮。
在该堆装起重机中,因为第一驱动马达以及第二驱动马达能够分别与第一车轮支承部以及第二车轮支承部一起水平转动,所以马达的转矩传递机构也从导轨分离,因此不会成为维护的妨碍。
也可以为,第一加压机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车轮支承部和第二车轮支承部。
也可以为,第一车轮支承部、第一驱动车轮、第一锁定机构、第二车轮支承部、第二驱动车轮以及第一加压机构设置于行走台车主体的行走方向单侧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堆装起重机还具备第三车轮支承部、第三驱动车轮、第二锁定机构、第四车轮支承部、第四驱动车轮以及第二加压机构。
也可以为,第三车轮支承部以水平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也可以为,第三驱动车轮被第三车轮支承部支承,并与轨道的一个侧面抵接。
也可以为,第二锁定机构将第三车轮支承部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也可以为,第四车轮支承部以水平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行走台车主体。
也可以为,第四驱动车轮被第四车轮支承部支承,并与轨道的另一个侧面抵接。
也可以为,第二加压机构通过对第三车轮支承部和第四车轮支承部朝缩窄间隔的方向施力,由此使第三驱动车轮和第四驱动车轮从侧方夹住轨道,并且该第二加压机构能够拆卸。
也可以为,第二加压机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三车轮支承部和第四车轮支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6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还原剂制备无水卤化氢
- 下一篇:盖材料和包装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