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文传输系统中分配报文缓冲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39992.2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林奕林;贺成洪;史洪波;张纳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1 | 分类号: | H04L12/801;H04L12/863;H04L12/861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129中国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 传输 系统 分配 缓冲区 方法 | ||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7月31日由IulinLih等人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677,518、发明名称为“报文传输系统中分配报文缓冲区的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677,884、发明名称为“用于报文传输的优先级驱动的信道分配”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关于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的声明
不适用。
缩微平片附件的引用
不适用。
背景技术
分组传输系统可用于在多个节点之间共享信息,其中节点可为与网络系统中的其他电子元件通信的任何电子元件。例如,节点可以为计算系统(例如,计算机)中的存储器设备或处理器。所述计算系统可具有多个需要能够彼此通信的节点。节点可利用数据缓冲区在处理接收报文之前临时存储所述接收报文。报文可通过物理链路从一个节点转发到另一个节点,其中所述物理链路可划分为虚拟信道。这些虚拟信道可进一步分为具有不同报文优先级的不同虚拟信道类别。但是,缓冲区会受到不同优先级的报文间流量分发不平衡的限制。例如,分配给一种具体报文类型或优先级的缓冲区空间可能会过载,从而导致该报文类型发生拥塞,而分配给另一种报文类型的缓冲区空间可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缓冲区资源使用效率低。数据传输期间较大的延迟会造成整体服务质量(QoS)下降。此外,如果一个或多个节点过载,吞吐率及链路利用率可能会急剧下降,且其报文队列会进行备份并占用大部分的可用缓冲区。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包括:从第二节点接收授信状态,其中所述授信状态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缓冲区中存储空间的分配额相对应的多个授信额,所述多个分配额中的每一个专属于不同的报文类型,各种报文类型的授信额用于管理所述多个分配额;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用专属于第二优先级的报文类型的授信额存储第一优先级的报文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比所述第二优先级高,所述授信状态表明所述第一优先级的报文类型的授信额已达到最小值;及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优先级的报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包括:从第二节点接收授信状态,其中所述授信状态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缓冲区中存储空间的分配额相对应的多个授信额,所述多个分配额的一部分为专属于多种报文类型的共享分配额,所述多个分配额的一部分为多个私有分配额,所述多个私有分配额中的每一个专属于不同的报文类型,所述授信额用于管理所述多个分配额;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用共享授信额存储第一优先级类型的第一优先级的报文,其中所述授信状态表明所述第一优先级的报文类型的授信额已达到最小值;及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优先级的报文。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装置,包括:缓冲区;接收器,用于从第二节点接收授信状态,其中所述授信状态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缓冲区中存储空间的分配额相对应的多个授信额,所述多个分配额的一部分为专属于多种报文类型的共享分配额,所述多个分配额的一部分为多个私有分配额,所述多个私有分配额中的每一个专属于不同的报文类型,所述授信额用于管理所述多个分配额;及发送器,通过所述缓冲区与所述第二缓冲区相耦合,用于发送指令,所述指令指示所述第二节点用专属于第二优先级的报文类型的授信额存储第一优先级的报文类型,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比所述第二优先级高,所述授信状态表明所述第一优先级的报文类型的授信额已达到最小值。
下文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及权利要求书对上述及其他特征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请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参考以下简要说明,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1是一种互连网络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个示例性的缓冲区分区及相应的缓冲区授信额。
图3示出了缓冲区分配额的一个实施例。
图4示出了两个节点之间数据通信的一个示例。
图5是优先级驱动的报文存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报文传输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99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