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8661.7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8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桑村祥弘;石坂浩一;冈部能幸;松本和幸;大山宏治;上原秀和;田中良典;西本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D11/08 | 分类号: | F01D11/08;F01D11/10;F01D25/00;F16J15/16;F16J15/22;F16J15/44;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机械 | ||
本发明的其特征在于,具备:动叶片(50);壳体(10),以在该动叶片的外周侧划分形成出间隙的方式覆盖动叶片(50);薄片型密封件(70),具有以从壳体(10)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于间隙且能够与动叶片(50)接触的密封主体(71)、及沿着该密封主体(71)的朝向高压侧的面配置的高压侧板构件(73);及回旋流抑制部(80),设置在间隙的薄片型密封件(70)的高压侧,阻碍在间隙内沿周向流动的回旋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等回转机械。
本申请基于在2012年8月23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184444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涡轮等回转机械为了防止工作流体从形成在静止侧与旋转侧之间的间隙泄漏的情况,而使用了迷宫密封件等非接触型的密封机构。
然而,在使用迷宫密封件的情况下,必须构成为避免由于自激振动、热变形时等而翅片前端发生接触,因此难以实现工作流体的泄漏量的进一步减少。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使用了与旋转侧能够接触的所谓薄片型密封件的密封机构。使用了该薄片型密封件的密封机构成为将在旋转轴的轴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平板状的薄板沿旋转轴的周向呈多层配置的结构。该薄片型密封件的前端部在停止时在旋转侧成为接触状态。薄片型密封件在旋转时由于动压效果而从旋转侧稍浮起,从而在旋转侧成为非接触状态。该薄片型密封件由于动压效果而前端部从旋转侧浮起,因此在旋转时即使产生旋转侧的自激振动、热变形等,也能够维持密封前端部与旋转侧的间隙。在薄片型密封件的情况下,与迷宫密封件的间隙相比,能够将密封前端部与旋转侧的间隙形成为充分小的间隙。
作为与薄片型密封件类似的密封机构,已知有其端部始终与旋转侧接触的刷型的密封机构。在该刷型的密封机构的情况下,由于始终与旋转侧接触,因此能够减少工作流体的泄漏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8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薄片型密封件或刷型密封件等所谓接触型的密封机构在其高压侧和低压侧分别安装有圆环板状的侧板。这些侧板被装配作为在压力作用方向上进行支承的支承板,但是例如在设置于静叶片或喷嘴等产生强的回旋流的构件的下游侧时,可知存在被卷起等损伤的情况。在薄片、刷等的密封主体中,在强的回旋流通过时,该回旋流向轴向转向,因此成为向密封主体的周向载荷,存在密封主体沿周向变形而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工作流体的泄漏量并能够防止接触型的密封机构的构成构件的损伤的回转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采用以下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回转机械具备:转子;定子,以在该转子的外周侧划分形成出间隙的方式覆盖所述转子;接触型密封件,具有以从所述定子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间隙且能够与所述转子接触的密封主体、及沿着该密封主体的朝向高压侧的面配置的高压侧板构件;及回旋流抑制部,设置在所述间隙的所述接触型密封件的高压侧,阻碍在所述间隙内沿周向流动的工作流体的回旋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回转机械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方案的回转机械的所述转子在所述接触型密封件的高压侧的间隙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以使所述回旋流与所述回旋流抑制部接触的方式引导所述回旋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回转机械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方案的回转机械的所述回旋流抑制部具备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与所述突起部相对的位置上的蜂窝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8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