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形成的通信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502.6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泰莹;柳炫圭;薛志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452 | 分类号: | H04B7/0452;H04B7/0456;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通信 系统 使用 波束 形成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提供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形成的通信方法和装置。所述通信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发送的包括一个或多个移动站(MS)的候选用户集;向候选用户集的MS发送指示候选用户集的MS的最佳基站(BS)发送波束的波束信息;从候选用户集的MS中的每一个接收指示将用于基带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的PMI信息,该PMI信息基于波束信息被确定;以及向至少一个MS发送基于PMI信息被预编码的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发送和接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并且发送与为多用户形成的多个波束有关的反馈。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对无线数据通讯不断增加的需要,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朝着高数据率的方向发展。以前,在增加谱效率以便增加数据率方面进行努力。然而,随着由于对智能电话和平板个人电脑(PC)的需要以及随之而来的要求大量通讯的应用程序的迅速增长,导致对通讯的需要被加速,所以难以简单地通过增加谱效率来满足对无线数据业务的猛增的需要。
解决与对无线数据通讯的猛增的需要相关联的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很宽的频带。因为在用于传统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的、低于5GHz的频带中保证宽频带很难,所以宽带频率应该从较高频带中获得。然而,当无线通信在较高传输频率中实施时,增加了传播路径损失。由此引起的缩短的传播距离缩小服务范围。用于减轻路径损耗并增加传播距离的一种技术是波束形成。
发送波束形成是将从多个天线传送的信号朝向特定方向(例如,空间)集中的方案。一组多个天线被称作天线阵列并且包括在天线阵列中的每个天线被称作天线单元。因为与增加的传播距离以及信号在除了特定方向之外的方向几乎不发送相关联的优点,发送波束形成显著地降低与其他用户的干扰。
接收波束形成在使用接收天线阵列的接收器方面是可用的。接收波束形成将波束接收朝向特定方向集中,从而增加来自特定方向的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并且排除来自其他方向的信号。因此,干扰信号被阻挡。
信号波的波长在较高传输频率中变得较短。如果以半波长间隔配置天线,则在天线阵列中可以在相同区域中排列更多天线。因为高频波束形成可以比低频波束形成产生更高天线增益所以波束形成对于高频通信系统是有利的。
因此,存在对于在通信系统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的需要。例如,存在对于通过将模拟与数字波束形成组合以便达到高天线增益的混合波束形成结构的需要。
给出上述信息作为背景信息仅用于帮助对本公开的理解。关于任何上述是否可以适用于关于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没有确定已经做出,并且没有断言被做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方面将至少解决以上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如下所述的优点。因此,本发明的方面将提供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提供一种通过将模拟波束形成与数字波束形成组合以便达到高天线增益的混合波束形成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将提供一种在形成用于模拟波束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模拟波束中合适地选择用于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波束形成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发送的包括一个或多个移动站(MS)的候选用户集;向候选用户集的MS发送指示候选用户集的MS的最佳基站(BS)发送波束的波束信息;从候选用户集的MS中的每一个接收指示将用于基带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的PMI信息,该PMI信息基于波束信息被确定;以及向至少一个MS发送基于PMI信息被预编码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