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32111.4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入江庆一郎;田中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7/16 | 分类号: | H01F7/16;F16K31/0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向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驱动装置,具有:筒状线圈;芯体,配置于该筒状线圈的径向内侧,并且内表面形成为有底筒状;柱塞,配置于芯体的径向内侧,并且能够根据向筒状线圈的通电量沿着该芯体的轴向位移。
背景技术
JP特开平11-28734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使用这样的电磁驱动装置的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圆筒线圈(螺线管)、通过向螺线管通电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柱塞、伴随螺线管的励磁而吸引柱塞的磁性体的芯体(core)。在螺线管的径向内侧配置具有圆筒部的磁性体的磁轭。芯体具有径向内侧呈圆筒面的收容部,该收容部配置于螺线管的径向内侧。磁轭和芯体并排配置于柱塞的移动方向(轴向),使得磁轭的圆筒部的径向内侧的圆筒面和芯体的径向内侧的圆筒面作为柱塞的滑动面发挥功能。磁轭和芯体被磁性体的筒状的罩固定,通过螺线管、芯体、柱塞、磁轭、罩构成磁路。为了确保在该磁路中芯体对柱塞的吸引力,电磁阀构成为,在规定的位置上芯体与磁轭的磁阻变大。具体地说,在磁轭与芯体之间设有磁阻大的空隙(专利文献1:图1~2、第18~22段等)。
另外,在JP特开2009-12769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披露的线性电磁装置构成为,在与专利文献1的芯体相对应的第一芯体和与专利文献1的磁轭相对应的第二芯体之间,具有非磁性体的构件(专利文献2:图1、图5、第14~17段等)。即,专利文献2的线性电磁装置构成为,具有非磁性体的构件,来代替专利文献1中芯体与磁轭之间的空隙。通过非磁性体的构件,将第一芯体的径向内侧的面、第二芯体的径向内侧的面、非磁性体的径向内侧的面变为连续的滑动面以改善滑动性。另外,由于也改善了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的相对位置精度、两芯体与柱塞的相对位置精度,磁损耗也减少。
另外,在JP特开2000-2162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披露的电磁促动器中,将专利文献2中的第一芯体、第二芯体、非磁性体作为由1个强磁性体的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芯体一体型套筒而形成。在该芯体一体型套筒中,向与专利文献1的空隙、专利文献2的非磁性体相对应的部分即被改质部位,一边供给例如镍等的奥氏体生成元素(形成非磁性体或弱磁性体的元素)一边照射激光束。其结果,被改质部位被合金化而成为非磁性体或弱磁性体(专利文献3:图2、第21~22段等)。
这样,为改善磁性能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构。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结构容易确保磁性体和非磁性体的位置精度,能够得到较高的磁性能。但是,由于组合了3个部件,所以制造成本变高。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的结构由于由1个部件构成,所以制造成本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相比低。但是,由于对通过激光束照射而产生的合金的范围、奥氏体生成元素的含有比例等不容易高精度地进行管理,所以,与专利文献2的结构相比,磁性能的稳定性不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1-2873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9-127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0-21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期望实现将收容柱塞的部分和吸引柱塞的部分与强磁性体的芯体一体化、廉价且具有高磁性能的电磁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鉴于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电磁驱动装置,具有:筒状线圈,芯体,配置于所述筒状线圈的径向内侧,所述芯体的内表面形成为有底筒状,柱塞,配置于所述芯体的径向内侧,能够沿着所述芯体的轴向位移,并且受到沿着所述轴向从所述芯体的底面部离开的方向的作用力;所述柱塞的与所述底面部相向的顶端面能够在最大行程位置和最小行程位置之间,根据向所述筒状线圈的通电量进行位移,所述最大行程位置是指,在不向所述筒状线圈通电时,所述顶端面借助所述作用力远离所述底面部最远的位置,所述最小行程位置是指,通过向所述筒状线圈通电,所述顶端面靠近所述底面部最近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将通过所述作用力沿着所述轴向对所述柱塞施力的方向作为施力方向,将与该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反施力方向,
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最大行程位置或比所述最大行程位置靠所述施力方向侧的位置,且在所述芯体的磁通量限制部和直径扩大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上,设定与所述轴向垂直的假想面即第一假想边界面,并且,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最小行程位置或比所述最小行程位置靠所述施力方向侧且比所述最大行程位置靠所述反施力方向侧的位置,设定与所述轴向垂直的假想面即第二假想边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32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