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能量的处理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8989.0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4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傍岛秀雄;高篠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能量 处理 器具 | ||
1.一种处理器具(10),其用于对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施加能量来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其中,该处理器具具有处理部,该处理部包括:
第1钳构件(52),其包括第1主体部(82);
第2钳构件(54),其包括第2主体部,所述第2主体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主体部(82)开闭,且所述第2主体部能够保持和释放包括周边组织在内的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
能量释放部(62),其能够对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释放出能量;
基部(102),其配置在所述第1主体部(82)与所述能量释放部(62)之间,并具有切断从所述能量释放部(62)向所述第1主体部(82)的电的流动的电绝缘性;
外缘部(104),其设于所述第1钳构件(52)的外缘侧,并在相对地闭合所述第1主体部和所述第2主体部时保持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所述周边组织;
支承部(278,292),其设于所述基部和所述外缘部之间,所述支承部包括离散的连结部(106)和形成于所述连结部(106)之间的开口(108),所述连结部支承所述生物体组织;
槽部(92),其由所述第1主体部(82)形成且设于支承部(278,292)后方,因从所述能量释放部释放出的所述能量而自所述处理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产生的流体流入所述槽部(92);
通道(112),其设于所述支承部(278,292),并形成于所述外缘部与所述能量释放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112)、所述开口(108)和所述槽部(92)协作形成流路(120),
所述流路(120)是从所述能量释放部(62)的表面形成一定的深度而形成,该深度是所述能量释放部(62)的厚度、所述基部(102)的厚度和所述第1钳构件(52)的所述第1主体部(82)的所述槽部(92)的深度之和,并且
所述流路(120)的所述支承部(278,292)利用所述连结部限定流体通过所述开口流入所述槽部(92),且所述支承部(278,292)支承所述生物体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设于所述第1主体部(82)的所述槽部(92)配置成收集因来自所述能量释放部的能量的输出而自生物体组织产生的流体,
所述支承部(278,292)设置为在确保所述槽部(92)的所述流路的同时覆盖所述槽部(92),
所述通道形成为确保所述槽部(92)和所述支承部(278,292)的所述开口的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支承部(278,292)的所述连结部支承所述生物体组织,以防止在所述第1主体部和第2主体部相对闭合且保持包括周边组织在内的处理对象的所述生物体组织时所述生物体组织进入所述槽部(9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支承部(278,292)的所述连结部(106)形成为用网状构件(172)覆盖所述槽部(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所述第1钳构件(52)包括:罩,其配置于所述第1主体部(82)中的与配置有所述能量释放部(62)的侧相反的侧,并覆盖所述第1主体部(82),
在所述第1主体部(82)与所述罩之间形成有隔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器具,其中,
相对于所述第2钳构件,所述支承部(278,292)的表面位于比所述能量释放部(62)的表面远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89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