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或预防肝病的用途的多孔碳颗粒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5257.6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3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卡罗尔·安吉拉·豪厄尔;谢尔盖·维克托维奇·米哈洛夫斯基;苏珊·雷切尔·桑德曼;拉吉夫·加兰;简·马克诺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UCL商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44 | 分类号: | A61K33/44;A61K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郑霞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预防 肝病 用途 多孔 颗粒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或预防肝病的用途的多孔碳颗粒,其中总孔体积的至少20%由具有2至200nm的平均直径的孔构成,和/或其中颗粒包括直径为2nm或以下的微孔,及直径50nm至500nm的小的大孔,但基本上没有直径大于2nm且小于50nm的中孔,且基本上没有直径大于500nm的大的大孔。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多孔碳颗粒治疗或预防肝病,所述多孔碳颗粒包括直径为2nm或以下的微孔,及直径30nm至500nm的中孔/小的大孔,但基本上没有直径大于2nm且小于30nm的中孔,且基本上没有直径大于500nm的大的大孔。本文还公开了使用多孔碳颗粒治疗或预防肝病,其中总孔体积的至少20%由具有2至200nm的平均直径的孔构成。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样的多孔碳颗粒用于治疗或预防肝病的方法。
仅在美国估计每年有60,000人死于肝衰竭,而供体库在大约4000人保持不变,等候名单上有16-18,000人。等候名单上的受试者接受捐赠肝脏的几率只有8分之1,尚没有可用的有效的治疗或预防以延长该组患者的生存期。
肝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大约在80%的死亡率。细菌来源的毒素和有毒代谢产物诸如乙醛在疾病发病机制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中心角色。然而靶向这些因素的治疗选择目前只限于长期抗生素,随之带来抗性微生物的感染的问题。
口服施用的吸附的多孔碳颗粒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用于治疗或预防各种疾病没有任何重大的副作用。活性炭被广泛用于治疗中毒。微多孔碳,AST-120(在商标名下从Kureha Corp.,Japan可获得的)用于治疗肾衰竭的患者。然而评价AST-120在肝性脑病的管理中的功效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是阴性的。
发明概要
本发明涉及肝病的治疗或预防。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或预防肝病的用途的多孔碳颗粒,其中总孔体积的20%至90%由具有2nm或更小的平均直径的孔构成,且总孔体积的剩余部分的75%或更多由具有从30nm至500nm的平均直径的孔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或预防肝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施用有效量的这样的多孔碳颗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多孔碳颗粒在制备用于肝病的治疗或预防的药物中的用途。
图1:对于未活化的到活化至29和47%燃尽的TE9碳,通过氮吸附测量并使用BJH法确定的酚醛树脂衍生的碳的孔分布。活化主要增加了微孔中的孔(<2nm的直径)。小的大孔(50-500nm)在很大程度上未改变,且没有2-50nm的范围中的孔(中孔)的引入。
图2:通过汞孔隙度法(porosimetry)测量的本发明的多孔碳颗粒的代表性的孔尺寸分布(A:TE7测试碳;B:TE8测试碳)。在高于30,000的较大的峰是由于碳颗粒之间的空隙,而不是孔隙度。
图3:对于活化至约50%的燃尽的碳,大孔体积(50-500nm)随着从TE3至TE7的造孔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中孔范围(2-50nm)中没有显著的孔的引入,或没有在微孔域中孔的改变。
图4:A如由汞孔隙度法确定的活化程度对孔结构的作用,由活化造成的基于cm3/g的孔体积的演化和体积密度的降低;B如由汞孔隙度法确定的活化程度对孔结构的作用,以cm3/cm3的汞孔体积的改变作为活化程度的函数。
图5:A随着时间的乙醛去除(500μM(22mg/L)Ac掺入,n=3,平均值+/-SEM,室温,DIH衍生剂,HPLC ELS检测方法);B随着时间测试碳的%乙醛(AT)吸附(7.2mM掺入,0.1g/ml)(n=3,平均值+/-SE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UCL商业有限公司,未经UCL商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5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