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可变形鼻插管的患者界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24510.6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4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E·弗兰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变形 插管 患者 界面 装置 | ||
一种鼻插管(16)被构造成位于患者界面装置的鼻衬垫(20)上,所述患者界面装置与呼吸气体源(32)流体连通以将气体流提供到患者气道。所述鼻插管包含回弹性密封设备(36),所述密封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在自由状态和多个变形状态中的一个变形状态之间变形。所述密封设备的被接纳在所述患者(44)鼻孔中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自由状态移动,且在第二变形状态下压缩性地且密封地接合所述鼻孔。流动通道(52)延伸穿过所述密封设备,所述流动通道被构造成与所述呼吸气体源流体连通,且将所述呼吸气体流提供到所述鼻孔中。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案根据35U.S.C.§119(e)要求对2012年5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645,215号的优先权益,所述美国临时申请案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气体输送到患者气道和/或输送来自患者气道的气体的患者界面装置,且具体地讲涉及包括枕型鼻衬垫的患者界面装置,所述鼻衬垫具有可变形的鼻插管,所述鼻插管的至少一部分被接纳在患者鼻孔中并与其相接合。
背景技术
存在许多情况,其中必须或期望将呼吸气体流非侵入性地传送到患者气道,即不必为患者插管或者通过外科手术将气管插管插入到其食道中。例如,已知使用称为非侵入式通气的技术来为患者通气。还已知传送持续气道正压(CPAP)或可变气道压力(其随着患者的呼吸周期而发生变化)来治疗医学疾病,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或充血性心脏衰竭。
非侵入式通气和压力支持疗法涉及将包括面罩部件的患者界面装置放置到患者面部上。所述面罩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覆盖患者鼻部的鼻罩、安放在患者鼻部下方的鼻衬垫(例如,具有接纳在患者鼻孔内的鼻插管的“枕”型鼻衬垫,或者安放在患者鼻孔下方且覆盖患者鼻孔的“鞍”型鼻衬垫)、覆盖鼻部和嘴部的鼻/口罩或覆盖患者面部的全面罩。所述患者界面装置使呼吸机或压力支持装置与患者气道交接,使得能够将呼吸气体流从压力/气流产生装置传递到患者气道。已知通过头盔将此类装置维持在佩戴者面部上,所述头盔具有适于配合在患者头部上方/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条带。
图1A和1B是示出了插入到患者鼻部4(以剖面示出)中的现有技术枕型鼻衬垫2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患者的整个鼻通道5的侧视图。鼻衬垫2由柔性垫状弹性体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硅树脂、适当柔软的热塑性弹性体、闭孔泡沫或此类材料的任何组合,且包含具有鼻插管8A和8B以及孔口10的主体部分6,所述鼻插管自主体部分顶侧延伸,所述孔口被构造成流体联接到流体联接管(未示出),例如联接到呼吸机或压力支持装置的肘形连接器。每个鼻插管8A、8B被构造成接纳在患者的相应鼻孔12A、12B内,且包括具有固定直径(d)的孔口14A、14B,呼吸气体流通过所述孔口从鼻衬垫2内侧被传送到患者鼻孔12A、12B。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常规的用户界面装置的缺点的用户界面装置和插管。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改良的鼻插管来实现此目的,所述鼻插管被构造成位于患者界面装置的鼻衬垫上,所述患者界面装置与呼吸气体源流体连通,且所述患者界面装置被构造成将呼吸气体流提供到患者气道。所述鼻插管可以被大体表述为包含回弹性密封设备,所述回弹性密封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响应于施加到密封设备的力而在自由状态和多个变形状态当中的一个变形状态之间变形,且还被构造成在移除该力后从所述变形状态沿大体朝向自由状态的方向返回。所述密封设备的在第一变形状态下且接纳于患者鼻孔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成朝向自由状态移动,且在第二变形状态下可压缩地和密封地接合所述鼻孔,所述第二变形状态大体在第一变形状态和自由状态之间。所述鼻插管还能够被构造成包括延伸穿过所述密封设备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被构造成与呼吸气体源流体连通,且将呼吸气体流提供到鼻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4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交叉式P‑N二极管调制器
- 下一篇:绝缘带材料、制造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