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书写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21451.7 | 申请日: | 201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邦宏;关根伸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百乐;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3K1/08 | 分类号: | B43K1/08;B43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写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写工具。详细地讲,涉及具备笔尖保持构件、安装在上述笔尖保持构件一端的笔尖、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笔尖保持构件另一端的墨盒而成的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笔尖和墨盒之间配置墨水保留构件,在上述墨水保留构件的后方装卸自如地安装墨盒的墨盒更换式书写工具(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笔尖(圆珠笔尖)装卸自如且能够更换地安装在墨水保留构件上,在笔尖磨损了的情况下,通过将其更换为新笔尖,从而能够长期地维持适当的书写性能的书写工具。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墨盒更换式书写工具,是能够分别更换笔尖和墨盒,可长期地使用的。但是,也存在更换笔尖的工作对使用者来说耗费时间精力,由使用者进行的不完善的笔尖安装(安装错误)导致书写性能降低,或者对使用者来说不经济等应改进之处。另外,笔尖是圆珠笔尖的情况,容易由伴随笔珠旋转的笔珠抱持部内表面(具体地讲,是顶端边缘部内表面,以及各个内侧突出部内表面与笔珠接触的部分)的磨损导致书写性能降低,在耐久性上也存在改进的余地。
鉴于这样的课题,为了减少笔珠和笔珠抱持部的磨损,尝试了使用陶瓷制笔珠、采用金刚石状碳膜等的硬质材料在金属制笔珠的表面进行涂覆(例如专利文献2)等方法。另外,为了减少由笔珠导致的笔珠抱持部的磨损,也尝试了不仅是笔珠而在笔珠抱持部的表面采用硬质材料进行涂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4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38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2那样,仅仅提高了笔珠或笔珠抱持部的硬度,防止它们的磨损从而实现充分的耐久度仍然是困难的。这是由于在微观地观察笔珠和笔珠抱持部的接触部位的情况下,有时书写工具用墨水没有介于笔珠与笔珠抱持部的界面而成为直接接触的边界润滑的状态。这样的现象在使用如10mPa·s以下(20℃)的低粘度墨水的情况下有特别容易产生的倾向。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迹或画线容易变得不均匀,存在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虽然采用了在墨盒更换式书写工具中,一直被认为耐久度容易变得不充分的笔尖结构,但是能够长期地维持稳定的书写性能,笔感及笔迹良好的书写工具。
采用了本发明的书写工具,具备:
笔尖保持构件;
笔尖,其被安装在上述笔尖保持构件一端,并具备笔珠和能够旋转地抱持上述笔珠的笔珠抱持部而成;和
墨盒,其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笔尖保持构件另一端,上述书写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笔珠表面、或者上述笔珠抱持部与上述笔珠的接触部分的至少一方形成碳质膜,并且上述碳质膜具有碳原子和与该碳原子结合了的氧原子。
采用本发明,在作为笔尖采用圆珠笔尖的墨盒更换式书写工具中,通过略去笔尖更换从而解除了由笔尖更换带来的问题,能够长期地维持稳定的书写性能,良好地保持笔感及笔迹。进而,采用了本发明的书写工具,是使笔尖和笔尖保持构件的反复使用成为可能,由此与以往的一次性圆珠笔相比对环境的负荷小的书写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纵截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3是图1的要部放大纵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笔珠与书写工具用墨水的接触角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采用本发明的书写工具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书写工具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该书写工具1是直液式书写工具,在笔尖保持构件3的两端安装有笔尖2和墨盒4。在该笔尖保持构件3中,形成有暂时性地保持与墨盒4的内压上升相伴而溢出的墨水的梳齿31。由该梳齿31划分形成保留槽32和引导槽33,从而发挥保留墨水的功能。如果以书写工具1的笔尖侧为顶端侧,则在后端侧安装有墨盒4,在本发明中墨盒4装卸自如地安装,书写工具1是墨盒更换式书写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百乐;百乐墨水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百乐;百乐墨水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21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