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镜用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7410.0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慎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39/38 | 分类号: | B29C39/38;B29C39/02;G02C7/02;B29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塑料 透镜 制造 方法 | ||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2012年4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84250号、2012-84247号及2012-84244号、以及2012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8150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作为本发明的内容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用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可以通过注模聚合而获得表面缺陷少的高品质塑料透镜的眼镜用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与玻璃相比,塑料具有轻量、不易开裂的优点,因此,作为眼镜透镜的原材料被广泛使用。作为将塑料成型为透镜形状而得到塑料透镜的方法,可列举在成型模内进行塑料透镜原料液的聚合的注模聚合法。
在眼镜透镜中,被称为光致变色透镜的透镜可以通过含有具有光响应性的色素(光致变色化合物)而在明亮的户外显色,并在转移至室内时,可以恢复高透射性,由此可以在户外发挥与高浓度的彩色透镜同样的防眩效果。作为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除利用上述的注模聚合法而得到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塑料透镜(透镜基材)的方法(参照文献1及2)以外,还提出了在对透镜基材进行成型后,进行涂敷处理等赋予光致变色性能的工序的方法(参照文献3及4)。前者的方法可以不另外进行赋予光致变色性能的工序而得到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塑料透镜,因此,与后者的方法相比,制造上的工数少,作为制造方法是优选的。另外还具有可以容易得到显示高显色浓度的光致变色透镜等后者的方法所不具有的各种优点。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除上述之外,还提出了通过注模聚合而得到具备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涂膜(光致变色膜)的光致变色透镜的方法(参照文献5)。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的注模聚合法,对聚合工序中的成型模的配置进行了各种研究(参照文献6、7)。
文献1:日本特开平5-34649号公报
文献2:日本特开平8-169923号公报
文献3:日本特开昭61-228402号公报或其英文同族美国专利第4880667号
文献4:日本特开昭62-10604号公报
文献5:WO 2008/001578A1或其英文同族US2009/316246A1
文献6:日本特开2003-145555号公报
文献7:日本特开2005-103915号公报
上述公报的全部记载在此特别作为公开内容被援引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文献5中,越使光致变色膜的物体侧表面柔软,光致变色化合物越容易对光进行响应而变动,其结果显示:在光致变色透镜中,相对于光的响应速度及显色浓度大大提高。本发明人的研究的结果得知:该点对通过上述文献1、2中记载的方法而得到的在塑料透镜中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透镜也适用,通过降低根据透镜原料的组成或固化条件的调整而成型的塑料透镜的表面硬度,可得到对于光迅速地响应、而且以高浓度显色的光致变色透镜。但是同时,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还判明:在降低了表面硬度的塑料透镜中,在由成型模脱模后,在透镜表面特别明显地产生微小的点状的凹凸变形(所谓的橘皮),难以得到具有作为眼镜透镜可以经得起实用的外观的透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方式A)提供一种用于得到抑制了橘皮的产生的高品质眼镜用塑料透镜的方法。更详细而言,提供一种即使为表面比较柔软的透镜、也可以降低橘皮的产生的眼镜用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通过注模聚合成型眼镜用塑料透镜时,在通过加热而进行聚合反应的情况下,通常在低温区域下引发聚合后升温至高温区域而完成聚合(例如参照文献2)。本发明人为了抑制在表面比较柔软的透镜中产生橘皮,着眼于其中的聚合条件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得到以下新的发现:通过组合使用10小时半衰期温度(以下,记为“T10”)低于60℃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为60℃以上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同时以高温区域下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保持时间)满足特定条件的方式进行聚合反应,可以防止橘皮的产生。关于这一点,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7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