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机的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6139.9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5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G.金;N.特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 |
地址: | 英国威***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机 定子 | ||
一种定子包括多个定子元件,每个定子元件包括C形芯部,C形芯部具有两个磁极。每个定子元件的每个磁极通过桥接件而被固定到相邻定子元件的磁极,该桥接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且被模制到磁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且涉及一种结合有该定子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用于四极电机的定子可以包括两个C形芯部,其布置在转子的相对侧上。使用C形芯部,相对高的填充因子可以针对定子而被实现。此外,将线圈缠绕到芯部上与单件芯部相比通常变得更容易。
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空气隙理想地尽可能小以减小磁极。另一方面,空气隙必须足够大,使得在公差极限处,转子能够自由旋转而不接触定子。两个定子芯部对准的公差大体意味着与单件式芯部相比需要更大的空气隙。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包括多个定子元件,每个定子元件包括C形芯部,C形芯部具有两个磁极,每个定子元件的每个磁极通过桥接件而被固定到相邻定子元件的磁极,该桥接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且被模制到磁极上。
通过使用C形芯部,相对高的填充因子可以针对定子而被实现。此外,在芯部上缠绕线圈变得更加容易。定子元件可以在模制之前被对准。桥接件然后被用于保持定子元件的对准。因此,虽然使用C形芯部,可以针对定子实现相对较小的空气隙。此外,对于定子可实现良好限定的凸极性和平衡的槽口。
如果桥接件被提供为被固定到磁极的预制造部件,桥接件和磁极的几何和尺寸公差可损害定子元件的对准。通过将桥接件模制到定子元件的磁极,这样的公差可以被吸收且由此定子元件可以被更精确地对准。
由于定子元件通过桥接件被固定到一起,针对定子实现了单件式部件。这于是大大简化了结合有该定子的电机的组装。例如,电机可以包括固定到框架的定子和转子。通过具有单件式的定子,定子可以首先被固定到框架。转子可然后被固定到框架且在后续步骤中相对于定子3对准。因此,定子和转子可以在两个不同步骤中被固定到框架,其可以简化组装过程。此外,组装方法仅需要一个对准操作,以便于将转子相对于每个定子元件对准。相反,如果定子元件被提供为不同元件,将需要同时地固定每个定子元件和转子固定和对准,这将使得安装过程复杂化。
每一个磁极可包括锚定部,其为形成在磁极表面上的凹槽或凸起的形式。桥接件可然后被模制到磁极的锚定部。结果,良好的固定可形成在桥接件和其所固定的磁极之间。
每个磁极可包括弧形磁极面,至少部分的磁极面未被桥接件所阻挡(即不被覆盖)。结果,相对较小的空气隙可以被实现,由此降低磁阻。
每个定子元件的芯部可包括背部和两个臂部,其从背部的相对端部延伸。每个定子元件可于是包括定位在每个臂部上的线轴,且线圈绕线轴缠绕。线圈可以绕芯部的每个臂部缠绕。这于是具有益处在于降低了在臂部之间的磁通泄漏,由此降低了定子的磁阻。每个线圈理想地不被桥接件所阻挡(即不被覆盖),因为这可能会损害线圈的冷却。
至少一个桥接件可包括用于传感器的凹槽。桥接件中凹槽的提供允许传感器能被精确地定位在定子的槽口中。在传感器是用于感应永磁体转子的位置的霍尔效应传感器的情况下,传感器可以被精确地相对于定子磁极定位。因此,转子相对于定子的位置可以以相对良好的精度获得。在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在转子处相对良好的空气温度的测量可以被进行而没有传感器接触转子的风险。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子,包括两个定子元件和两个桥接件,每个定子元件包括C形芯部,其具有背部和从背部的相对端部延伸的两个臂部,每个臂部的自由端部限定磁极,且每个桥接件由非磁性材料形成且被模制到每个定子元件的磁极上。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和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定子元件绕转子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森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戴森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6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电机的电枢
- 下一篇:电动车辆、电力设备及电力供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