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15697.3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西原凉平;兵头成俊;山本正规;熊泽胜久;柴田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64/30 | 分类号: | C08G6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褚瑶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 聚碳酸酯 制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是经过以碳酸二酯和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为原料进行缩聚反应的缩聚工序来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作为所述碳酸二酯的熔融物流体的熔融碳酸二酯流和作为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熔融物流体的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汇合并在配管内混合,由此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熔融原料,接着使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熔融原料在缩聚反应装置内连续地进行缩聚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工序是在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碳酸二酯和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进行缩聚反应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交换催化剂为选自由不包括氢的长式元素周期表第1族元素的化合物、长式元素周期表第2族元素的化合物、碱性硼化合物、碱性磷化合物、碱性铵化合物以及胺系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碱性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碳酸二酯选自由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酸二苯酯和碳酸二烷基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为熔融物的时间是20分钟以内。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熔融物中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含量为1重量%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的温度为180℃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至少包含从含有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中除去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后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去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方法为蒸馏。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熔融原料的制备。
12.一种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是在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制造设备具备:
原料制备装置,其通过使作为所述碳酸二酯的熔融物流体的熔融碳酸二酯流和作为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熔融物流体的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汇合,由此在配管内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熔融原料;和
缩聚反应装置,使用在所述原料制备装置内制备出的聚碳酸酯树脂熔融原料连续地进行缩聚反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制造设备进一步具备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纯化装置,该纯化装置将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从含有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中除去,接着以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形式送出至所述原料制备装置,由此形成所述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原料制备装置中的所述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和所述熔融碳酸二酯流的汇合到所述缩聚反应装置入口为止的流路的容积为0.5m3以上。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从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纯化装置的出口到使所述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和所述熔融碳酸二酯流在所述原料制备装置中汇合为止的流路的容积设为V1,
将从所述原料制备装置中的所述熔融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流和所述熔融碳酸二酯流的汇合到所述缩聚反应装置的入口为止的流路的容积设为V2,
V1与V2之比V1/V2为0.5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料制备装置内具备静态混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6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计量撬及其计量方法
- 下一篇:电氧化法处理水性油墨废水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