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有可拆除的盖子的液体输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180.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3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噶诶当·班首;特里·德考克;纪尧姆·格尔万;扎维耶·朱利亚;本杰明·伽格里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娜敏芮维皮利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1/00 | 分类号: | B05B11/00;B05B11/02;B05B11/04;B05B15/00;B05B15/02;B05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11313 | 代理人: | 郝文博 |
地址: | 法国拉韦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拆除 盖子 液体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输配技术领域。特别地但不是唯一地,本发明涉及以液滴或喷雾形式输配液体(例如:眼液、鼻液、口腔液或耳液)的领域。
背景技术
由文档FR2937018已知一种液体输配设备,该设备包括瓶子和输配端头。该端头包括液体输配开口。
然而,在输配液体时,一些液体会停滞在液体输配开口的附近。
当两次使用设备之间间隔一定时间时,位于输配开口附近的残余液体会蒸发。包含在残余液体中的活性成分浓度因此更高,活性成分最后会沉积在开口附近,构成沉淀。因此,在此后使用设备时,输配的活性成分的量会加上这一沉淀,该沉淀在输配随后的液滴时被带走。因此,输配的活性成分剂量大于所要求的剂量。同时,某些固体颗粒没有溶解在随后输配的液滴中,存在输配固体颗粒的风险。
此外,位于输出口附近的残余液体会被细菌污染,这些细菌会污染随后输配的液滴。因此,还存在输配的液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特别地提出一种液体输配设备,该设备允许使输配的产品剂量更精确。
为此,本发明的主题在于一种液体输配设备,该设备包括:
液体输配开口;
用于吸收残余液体的吸收塞,其被布置在液体输配开口的附近;以及,可拆除的盖子,该盖子包括面对且紧邻液体输配开口的形状,该形状被称为残余液体驱除形状,在盖子被安装在设备上时,用于使残余液体排向吸收塞。
由于存在实施在可拆除的盖子上的残余液体驱除形状,当盖子被安装在设备上时,紧邻且面对液体输配开口的该驱除形状使大部分存在于输配开口下游的残余液体特别地排向布置在附近的用于吸收残余液体的吸收塞,即,使残余液体排向吸收塞。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吸收塞被布置在输配开口的下游。由此实现了排走在输配开口外的大部分残余液体。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输配开口下游的残余液体的量一般较小,有意义的是,在盖子被安装在设备上时,驱除形状能够面对输配开口足够地接近,并由此能够将在输配开口外的该少量液体排走。
驱除或排走在输配开口附近的残余液体避免了细菌在该区域中生长,这在被输配的液体不含防腐剂的时候是特别有利的。
得益于如此排走残余液体,所输配的活性成分的剂量更具有可复制性,并且更加精确,这是由于吸收塞避免了液体在设备的输配开口附近的积累。
此外,在此后输配浓度更高剂量的风险或输配固体颗粒的风险由此被大幅度减小。实际上,在输配开口下游的残余液体蒸发时,会由于活性成分的沉淀而产生沉积。这些沉积在输配随后的产品剂量时会部分地溶解并由此增大输配的活性成分的量,和/或仍然呈颗粒形式。
最后,由于降低了在输配开口附近形成固体或粘性沉积的风险,设备的美观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有利地,驱除形状与盖子一体成型(venue de matière),一般通过模制成型。
术语“上游”和“下游”的意义是在将液体输配方向当作参考方向的情况下阐释的。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以下单独或组合地采用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驱除形状为大致与输配开口互补的形状。该形状优选地与液体输配开口一起限定残余液体的排走通道。
-驱除形状由非吸收性材料制成。残余液体不能被该形状所吸收,而残余液体从输配开口向着吸收塞的驱除更加有效。
-在盖子被安装在设备上时,在吸收塞和设备外部之间,设备包括残余液体的蒸发路径。由此有利于被吸收塞吸收的残余液体的蒸发。该蒸发路径可以包括例如在盖子中的空气通过开孔,这些开孔优选地设置在盖子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娜敏芮维皮利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娜敏芮维皮利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化后可铅笔书写的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植物生物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