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5166.4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中原立登;中野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6/00 | 分类号: | C08F6/00;B29B13/06;C08C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对含水橡胶状聚合物进行干燥的方法,已知有使用膨胀型挤出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还有人提出了用于提高干燥效率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0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06/05452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作为含水橡胶状聚合物的干燥方法,在使用现有的膨胀型挤出干燥机实施干燥工序时会产生下述各种问题:在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出口处,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发生飞散,干燥橡胶状聚合物的收率降低;或者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附着至膨胀型挤出干燥机,长期滞留的橡胶状聚合物最终混入到目的制品中;或者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彼此凝固,在作为后工序的热风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未能充分进行,含水率产生偏差;或者由于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在管道中堆积而发生火灾;等等。这些问题在支链状橡胶状聚合物中特别显著,其解决成为重要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在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对使用膨胀型挤出机的挤出干燥工序的条件进行改善,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不会发生飞散,且可工业上稳定地以高收率得到橡胶状聚合物的制品。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对使用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挤出干燥工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膨胀型挤出干燥机入口处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含水率、模头流速为特定范围;使出口处的模头形状为特定形状;使入口和出口处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含水率满足特定条件,能够达成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
[1]
一种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挤出干燥工序,使用在出口处设有具备开口的模头的膨胀型挤出干燥机,对橡胶状聚合物进行挤出并进行干燥;和热风干燥工序,接着上述挤出干燥工序,使用热风干燥机对上述橡胶状聚合物进行热风干燥,
其中,
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入口处的上述橡胶状聚合物的含水率为6质量%~25质量%;
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橡胶状聚合物处理量(F)除以上述模头的开口面积(S)所得到的模头流速F/S为1kg/hr/mm2~15kg/hr/mm2;
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出口处的模头的总边长除以开口面积所得到的模头形状系数为1.0mm-1~4.0mm-1;
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出口处的上述橡胶状聚合物的含水率为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入口处的上述橡胶状聚合物的含水率的20%~70%。
[2]
如上述[1]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热风干燥机为振动输送机型热风干燥机。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膨胀型挤出干燥机的出口处的模头具有矩形或组合了2个以上矩形而成的形状。
[4]
如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模头形状系数为1.2mm-1~3.0mm-1。
[5]
如上述[1]~[4]任一项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挤出干燥工序的前工序,该制造方法具有:脱溶剂工序,通过汽提从橡胶状聚合物的溶液中除去溶剂;和筛分工序,从橡胶状聚合物的浆料中分离出汽提水,得到含水橡胶状聚合物。
[6]
如上述[1]~[5]任一项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橡胶状聚合物为未经氢化的聚丁二烯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7]
如上述[1]~[6]任一项所述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橡胶状聚合物是100℃的门尼粘度为30~120、MSR(门尼应力松弛率)为0.15~0.5的支链橡胶状聚合物。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得到连续形状的橡胶状聚合物,可抑制粉末状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发生,可提高利用膨胀型挤出干燥机进行挤出干燥的工序后的热风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效率、谋求干燥橡胶状聚合物的收率的提高,进一步可长期稳定和安全地运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1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系加聚/聚氨酯‑脲多元醇
- 下一篇:亲水性聚合物颗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