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用保护套、锚杆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13691.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5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和德;池田武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铁住金建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8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地址: | 日本东京江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面 稳定 施工 法用保 护套 保护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为斜面稳定化施工法中的具有嵌于所述锚杆而安装于地表面附近的筒状体的保护套,所述斜面稳定化施工法为将锚杆打设至斜面并通过灌浆而固定于地基内部、并且将承压板安装于所述锚杆的头部而对地基给予支承力的施工法,
所述保护套具有:在所述筒状体的一端部朝半径方向扩展的凸缘状的承压板抵接部、从所述承压板抵接部延伸的波纹状的波纹部、以及在所述筒状体的另一侧端部外周朝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多个间隔突起部;且
在所述波纹部与所述间隔突起部之间,具有外周形状为筒状曲面或在筒状曲面上具有凹部的间隔保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突起部的突起高度设为所述灌浆充分覆盖所述保护套的外周部的高度尺寸,
所述间隔突起部形成为以沿所述筒状体的圆周方向隔有间隔的配置的多个在筒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肋状,或
设成使所述肋状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切断成多个部分的形状,或
设成沿筒状体的圆周方向的凸缘状、并且具有供灌浆流通的切口部的形态,或
设成多个突起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承压板接触的基端部的凸缘状的承压板抵接部的内径部,在向心方向上设置有抵接于锚杆的外周面的定位用凸部;
凸缘状的所述承压板抵接部的外径形成为如下大小:即便锚杆的位置在设于所述承压板并的供所述锚杆穿过的杆用通孔的口径范围内变动,也能覆盖所述杆用通孔。
4.一种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用锚杆头部的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向从地表面部向地下挖掘的钻孔中插入锚杆,所述锚杆的头部向地表面上突出一定长度,遍及全区域地向所述钻孔中注入所述灌浆,直至其从口部溢出为止;
将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以使所述间隔突起部为下侧的朝向嵌于所述锚杆的头部,所述间隔突起部没入所述钻孔内的所述灌浆中并内接于所述钻孔的孔壁面,所述波纹部安装于使其前端较地表面向上方远离而隔有一定间隔的位置;
利用所述间隔向所述钻孔的所述口部进行灌浆的二次注入;
所述承压板为使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穿过杆用通孔而紧贴于地表面部,形成所述保护套的所述承压板抵接部密接于所述承压板的内侧面的状态,并将螺帽拧入并结合于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而成。
5.一种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由如下阶段组成:以对于利用承压板压住斜面的地表面部并抑制滑坡而言较为理想的角度,将锚杆插入从所述地表面部向地下挖掘至一定深度的钻孔中,使所述锚杆的头部向地表面上突出;
遍及全区域地向所述钻孔中注入灌浆,直至其从口部溢出为止;
将如所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套,以所述间隔突起部为下侧的朝向而嵌于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使所述间隔突起部没入所述钻孔内的所述灌浆中并内接于所述钻孔的孔壁面,而将所述波纹部安装于使其下端从地表面向上方远离而形成有一定间隔的位置;
通过所述间隔向所述钻孔的所述口部进行灌浆的二次注入;
然后,使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穿过杆用通孔而使所述承压板紧贴于地表面部,形成所述保护套的所述承压板抵接部密接于所述承压板的内侧面的状态;及
将螺帽拧入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并紧固而使所述承压板与所述锚杆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面稳定化施工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保护套嵌于所述锚杆的所述头部时,通过使形成于所述保护套的所述承压板抵接部的内径部的定位用凸部抵接并固定于所述锚杆的外周面,而进行安装位置的特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铁住金建材株式会社;,未经日铁住金建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369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