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0100.6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6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北川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王诣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搭载于例如滑移装载机、反铲挖掘机或叉车等作业车辆,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固定式的交流发电机或制冷器等的柴油发动机等发动机装置,尤其是关于具有使窜气(ブローバイガス)返回进气系统的窜气还原装置的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如下技术,即,从燃烧室漏出的窜气中分离润滑油,使除去了润滑油的窜气返还到发动机的进气侧(进气歧管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以往具有如下技术,即,形成分别具有多个集油器部件(滤网)的室,来除去润滑油的技术(专利文献1);设置螺距能够变更的螺旋状部件来除去润滑油的技术(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0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16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或2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多个集油器部件(滤网)或螺旋状部件等是必需的,不能削减窜气还原装置的构成零件数,并且不能简化窜气还原装置等的维护作业等。
因此,本申请发明研究了这样的现状而提供实施了改善的发动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具有使从燃烧室漏出的窜气返回进气系统的窜气还原装置的发动机装置中,设有从气体压力调节阀导入所述窜气的膨胀室,在所述膨胀室中分离所述窜气所含有的润滑油,从所述膨胀室到发动机的进气侧使所述窜气返回。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动机装置中,在设有使在所述膨胀室中分离的润滑油返回所述发动机内的润滑油返回口的构造中,在所述膨胀室的润滑油返回口能够开闭地设有止回阀状板簧体。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动机装置中,在使所述窜气从所述膨胀室经由窜气出口返回到发动机的进气侧的构造中,在形成所述膨胀室的缸盖内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附近设有所述窜气出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具有使从燃烧室漏出的窜气返回进气系统的窜气还原装置的发动机装置中,设有从气体压力调节阀导入所述窜气的膨胀室,在所述膨胀室中分离所述窜气所含有的润滑油,从所述膨胀室到发动机的进气侧使所述窜气返回,由此,从所述气体压力调节阀使窜气进入所述膨胀室,窜气能够间歇地大力地通过所述气体压力调节阀的狭窄的间隙,窜气中的雾状润滑油以高速碰撞,雾状润滑油的液化被促进,窜气中的雾化的润滑油在所述膨胀室中被液化除去。不仅能够对所述气体压力调节阀进行压力调整,还能够活用于润滑油的除去,从而不需要滤网。能够简化窜气还原构造,不需要设置除雾器(ミストセパレータ)。由于发动机的润滑油的消耗量减少,所以在设置了排气净化装置(柴油颗粒过滤器)的发动机中,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催化剂劣化、堵塞减少,能够提高燃烧效率。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设有使在所述膨胀室中分离的润滑油返回所述发动机内的润滑油返回口的构造中,在所述膨胀室的润滑油返回口能够开闭地设有止回阀状板簧体,由此,能够防止润滑油从所述发动机侧朝向所述膨胀室吹出,并且能够使在所述膨胀室中被回收的润滑油简单地返回所述发动机侧。例如能够以少的零件数将密闭构造的所述膨胀室简单地设置在缸盖上。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使所述窜气从所述膨胀室经由窜气出口返回到发动机的进气侧的构造中,在形成所述膨胀室的缸盖内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附近设有所述窜气出口,由此,即使所述发动机向左右任意方向倾斜,在所述膨胀室内被分离的润滑油面变高,也能够始终使所述窜气出口相对于所述润滑油面分离。能够简单地防止在所述膨胀室中被回收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窜气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柴油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2是其后视图。
图3是其右视图。
图4是其左视图。
图5是其俯视图。
图6是其从左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其从右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从左侧观察缸盖部的立体图。
图9是从底面侧观察缸盖的立体图。
图10是缸盖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11是从底面侧观察缸盖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缸盖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3是缸盖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4是缸盖的侧部剖切立体图。
图15是缸盖的截面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0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发电站
- 下一篇:涡轮发动机转子叶片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