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7300.6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金明燮;金学成;徐翰瞥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B7/2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夏凯;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收发 下行 控制 信道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具体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接收包括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增强的PDCCH;EPDCCH)的下行链路信号,其中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开始符号索引大于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最终符号索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将简单地描述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以下,被称为“LTE”)通信系统,其是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1是图示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的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的图。E-UMTS是常规的UMTS的演进版本,并且其基本的标准化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之下正在进行中。E-UMTS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TE)系统。可以参考“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技术规范组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版本7和版本8来理解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
参考图1,E-UMTS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e节点B;eNB);以及接入网关(AG),接入网关(AG)位于网络(E-UTRAN)的端部并且连接到外部网络。基站可以同时地发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
对于一个基站,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被设置为1.44、3、5、10、15和20Mhz带宽中的一个,以将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输送服务提供给若干用户设备。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此外,一个基站控制用于多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接收。基站将下行链路数据的下行链路(DL)调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用户设备以将数据发送到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有关的信息通知给对应的用户设备。此外,基站将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UL)调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用户设备以将对应的用户设备能够使用的时域和频域以及与编码、数据大小和HARQ相关的信息通知给对应的用户设备。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在基站之间使用。核心网络(CN)可以包括用于用户设备的用户注册的AG和网络节点等。AG在跟踪区(TA)的基础上管理用户设备的可移动性,其中一个TA包括多个小区。
虽然基于WCDMA开发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演进到LTE,但是用户和提供商的要求和期望继续增长。此外,由于正在不断地开发另一无线接入技术,所以无线通信技术的新演进将要求在未来具有竞争性。在这点上,需要每比特的成本降低、可用服务的增长、能改变的频带的使用、简单结构和开放型接口、用户设备的适当功率消耗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被设计以解决常规的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将会明白,能够利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不限于在上面已经具体描述的内容,以及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应实现的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允许用户设备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其包括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增强的PDCCH;EPDCCH),其中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开始符号索引大于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最后符号索引。
此外,通过控制格式指示符(CFI)指示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发送到的符号间隔,并且基于控制格式指示符定义第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开始符号索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7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