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00199.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7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消息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RLC装置接收TCP装置发送的TCP数据包,将所述TCP数据包组包形成RLC数据包,并将所述RLC数据包发送给对端设备;所述RLC装置接收所述对端设备返回的所述RLC数据包的应答消息;所述RLC装置根据所述RLC数据包的应答消息构造所述RLC数据包对应的TCP数据包的应答消息;所述RLC装置将所述TCP数据包的应答消息反馈给所述TCP装置。本发明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发生了TCP丢包,并可以获得准确的TCP丢包信息,明确具体丢失了哪个数据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传输协议,但其最初的设计目标是在有线网络中工作,因而当TCP连接中存在一段无线空口部分(即无线TCP)时,针对有线网络所涉及的TCP协议就不再能够保证高效的工作。
在有线网络中,TCP协议通过引入发送端拥塞窗口的控制机制,来控制传输的拥塞。接收端会通知发送端其当前的接收窗口大小,发送端根据这个接收窗口大小以及拥塞窗口大小,来决定发送端还能够发送多少数据给接收端,即真正的发送窗口的取值,为拥塞窗口和通告窗口中的最小值。这样就可以避免发送端发送过多的数据,而不会导致接收端的TCP缓存溢出,以及降低网络中拥塞出现的概率。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 Generation,3G)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或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3rd Generation,3G)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NodeB,eNodeB)中,可能存在相应的TCP代理功能或TCP实体,用以对无线TCP进行加速。在具有TCP代理功能或TCP实体的终端的无线侧,由于空口丢包和非按序递交,会导致接收端收到大量的乱序包。通常接收端在接收到乱序包后,会发送多个重复的确认(Dupacknowledgement,Dup ACK)或者发送选择性确认(Select acknowledgement,SACK)给发送端,表示丢失某个数据包。
由于发送SACK的方案中要求接收端能够支持SACK选项,如果接收端不支持使用SACK选项,则无法使用该方案。因而,现有的丢包判断方法大多采用发送Dup ACK的方案。当发送端收到Dup ACK时,拥塞窗口会减小,一般减小到慢启动的门限大小;而发送端在发送一个数据包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在这个定时器的时间范围内,如果还没有收到这个数据包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的话,拥塞窗口会减小到1。
因而,拥塞窗口的控制在TCP协议中至关重要,现有的很多算法都是针对TCP的拥塞窗口进行调整而给出的。其中最为常见的算法是根据可用带宽的估计值和拥塞窗口对应的带宽来判断是否可能丢包。对当前的网络状态进行一个判断,这个状态判断的结果可以是拥塞和不拥塞。在拥塞情况下,如果出现了重复的ACK,或者是RTO超时,则在重传数据包的同时,修改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大小;在不拥塞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了重复的ACK,或者是RTO超时,则在重传数据包的同时,维持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大小不变,避免拥塞窗口调整过小而导致的无线空口利用率不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这种算法是基于当前的TCP链路带宽估计进行的,在对当前的TCP链路带宽估计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丢包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而且也无法区分丢包和拥塞的情况,另外,也不能明确具体丢失的是哪个数据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馈丢包的消息处理及装置,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发生了TCP丢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链路控制RLC装置,包括:处理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传输控制协议TCP装置进行交互;
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对端设备进行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00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