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污泥干化尾气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1884.5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卢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泥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0;B01D4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污泥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的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干化后产生的尾气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普遍得到有效处理处置。这些污泥非常容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成为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影响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积极效果。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我国城镇减排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技术和工程措施的落实,满足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主要来源于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等工艺环节。每万 m3污水经处理后污泥产生量(按含水率80%计)一般约为 5~10 t,具体产量取决于排水体制、进水水质、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等因素。其中,初沉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为97%~98%;活性污泥的含水率通常为99.2%~99.8%;污泥经浓缩之后,含水率通常为 94%~96%;经脱水之后,可使含水率降低到80%左右。含水率是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污泥质量之比。
发达国家经几十年的发展,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已相对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已比较完善。欧洲污泥处置最初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和土地利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可供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越来越大,欧洲建设了一大批污泥干化焚烧设施。由于污泥干化焚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同时污泥中有害成分又逐步减少,使污泥土地利用重新受到重视,成为污泥处置方案的重要选择。近几年总的趋势是土地利用的比例越来越高,欧盟及绝大部分欧洲国家越来越支持污泥的土地利用。目前,德国、英国和法国每年产生的污泥(干重)分别为220万t、120万t和85万t,作为农用方向土地利用的比例分别已达到40%、60%和60%。北美地区虽然土地资源充足,但卫生填埋总体较少,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一直是农用为主,且为污泥农用做了大量安全性评价工作。目前,美国16000座污水处理厂年产710万t污泥(干重)中约60%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成生物固体,用做农田肥料。另外,有17%填埋,20%焚烧,3%用于矿山恢复的覆盖。日本由于土地限制,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焚烧后建材利用为主,农用与填埋为辅。近年来,日本开始调整原有的技术路线,更加注重污泥的生物质利用,逐步减少焚烧的比例。
综上,欧美国家目前比较明确的将土地利用作为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农作物、牧场草地肥料的农用;二是作为林地、园林绿化肥料的林用;三是作为沙荒地、盐碱地、废弃矿区改良基质的土壤改良。由于运输距离、操作难度等客观因素,污泥农用量又远高于林用和土壤改良。另外,欧美普遍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技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其中50%以上的污泥都经过了厌氧消化处理。美国还另外建设了700多套好氧发酵处理设施。污泥的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为污泥的土地利用,尤其是农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2009年,全国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1992 座,处理污水量 280 亿 m3,产生含水率 80%的污泥约2005 万 t。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量将很快突破 3000 万 t。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只有小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而大部分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污泥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
发明人所带领的技术团队自2008年秋就已经在江苏省常州郑陆污水处理厂,投资300多万元,独立自主设计加工了一套污水厂污泥制炭,炭燃烧热量回用,炉渣制砖处理污泥的全自动设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设备,安装调试生产正常,24小时不断运行处理12吨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泥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泥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1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