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盖喷油器铜套上的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9211.6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明;韦平;张自航;杨剑峰;韦明全;陆怡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盖 喷油器 铜套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喷油器铜套上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缸盖作为燃烧室的一部分,长期承受较大的热负荷,因此需要对气缸盖进行冷却,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设有冷却水道,与缸体的冷却水道形成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气缸盖上还设有加装有喷油器铜套2的孔,为了防止冷却液渗入喷油器中污染燃油,在喷油器铜套的外壁上设有O型密封圈3使喷油器孔与冷却水道隔离,如图1所示。O型密封圈的横截面呈圆形,如图2所示。
在气缸盖压装喷油器铜套过程中,随着铜套向下滑行,O型密封圈发生跟转,且其在被挤压后极易发生切边现象。肉眼无法看到O型密封圈的切边现象,通过缸盖试漏方法也无法100%检测出来,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冷却液和燃油的混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加大密封圈的横截面积,且在横截面中部设置颈部,减小密封圈受压后的变形幅度,同时增加密封面积,防止密封圈的跟转和切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缸盖喷油器铜套上的密封圈,密封圈的横截面包括:至少一个颈部,其设置在密封圈的中部;至少两个凸部,其形成于颈部的两侧,且相邻的凸部相对于颈部对称。带有颈部的密封圈增大了其与喷油器铜套之间的密封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由于密封圈的中部设有颈部,可减小密封圈受挤压时的变形幅度,在压装喷油器铜套时密封圈不会发生跟转,防止切边现象,进而避免冷却液和燃油的混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凸部的外形接近一个整圆。圆形的凸部使得密封圈的变形幅度最小化,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喷油器铜套和O性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O型密封圈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密封圈和喷油器铜套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密封圈横截面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密封圈,11-颈部,12-凸部,2-喷油器铜套,3-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1的横截面呈“8”字形,其中部向内凹陷形成颈部11,颈部11的两侧对称,形成凸部12,凸部12的外形近似于一个整圆,类似于两个现有技术的O型密封圈相连。
如图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横截面积接近于现有技术中O型密封圈的两倍,因此增大了其与喷油器铜套2之间的密封面积,提高了密封效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中部设有颈部,可减小密封圈受挤压时的变形幅度,在压装喷油器铜套时密封圈不会发生跟转,防止切边现象,进而避免冷却液和燃油的混合。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可根据气缸盖的厚度,在密封圈1上设置至少三个凸部12和至少两个颈部11,以增大密封面积。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9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 下一篇:小分子团能量养生平衡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