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8792.1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5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怡富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崔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棘轮 扳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为应用在手工具的相关领域,其特征在于通过卡环的设计,在其两端具有外凸的抵部,且抵部具有推面以方便使用者拨抵并拆卸,并予以维修、更换手工具内的零件,即为一种实用性极佳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棘轮扳手型态繁多,但主要还是提供套筒的衔接方便维修者拔除具多角形的螺丝或是螺帽等,借由棘轮扳手提供维修者有施力握持的部位,以方便维修者将螺丝或螺帽予以卸除、装设,一般的棘轮扳手内具有棘轮环、棘块、拨动组件等组件相互配合,借此提供维修者操作使用,然而不论是何种棘轮扳手,其内部零件的使用也会等同于上述机械,在操作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磨耗的问题,如此即需更换内部的零件,请参阅图6所示为市面上常见手工具之一,为了让维修者能更换内部组件,又不妨碍到各零件间的配合与脱离,因此请参阅图6所示,在棘轮扳手5的工作端51装设有一C型扣环6及一棘轮环7,并于工作端51的内壁面环设有一嵌槽511,而C型扣环6的一部份嵌卡入嵌槽511内,另一部分则外露并抵于棘轮环7,借此以限制棘轮扳手5的工作端51内的零件掉落脱离,而在C型扣环6的两端端面设计上呈平面设计,当维修者欲要跟换棘轮扳手5内部组件时,必须先将C型扣环6拔离并退除与嵌槽511间的卡合,如此才方便内部组件的更换。
根据上述针对两端端面为平面的C型扣环6后,虽然可通过C型扣环6来限制工作端51内部组件的掉落脱离,但是在维修上此种C型扣环6即成为缺施所在,维修者必须利用工具将C型扣环6的两端先推抵离开与嵌槽511的卡接,最后在进一步施力让C型扣环6变形脱离嵌槽511,但是C型扣环6的两端端面为平面设计,并不具可施力的位置,如此即导致C型扣环6无法立即顺利的脱离,因此相关业者为了解决问题,又推出了一种C环扣8应用于棘轮扳手,请参阅图7所示,在C环扣8的两端各凸设有一圆弧形的拨片81,且在各拨片8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插孔811,维修者可利用较尖锐的工具插入C环扣8两端的插孔811内,并施力将两端逐渐靠近,借此让C环扣8变形而脱离嵌槽511以达到后续维修更换。虽然此种具有插孔811的C环扣8已经改善上述具平面的C型扣环6的缺失,但是此种具拨片81在制作上因外凸的拨片81而让整体成本提高,除此之外在拨片81与插孔811的设计上,会因长期的施力变形而造成具插孔811的拨片81断裂崩坏等问题的产生。故,相关业者还是必须进一步的思考,该如何改良才能符合低成本、结构刚性较高,以提供给大众所使用。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棘轮扳手所具有的缺失,本发明人利用许多时间投入研究相关知识,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即为改善上述所说明的缺失,以符合大众所需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维修者在进行棘轮扳手的维修、更换时,能够以较快的速度以及简易的操作方式将固定棘轮环的C型扣环C环扣拆卸,进而完成更换、维修的工作,此外并不会造成成本的提高以及破坏C型扣环C环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结构,其包括:一扳手本体,其具有一工作端,该工作端的一侧凹设有一组装槽,而在该组装槽的槽底又设有一透孔与组装槽的槽室相连通,而该组装槽靠近透孔的一端的内槽壁进一步环设有一嵌沟槽;一棘组件,其装设于工作端的组装槽内;一C环扣件,其包括有一外环部及一内环部,该外环部嵌卡入嵌沟槽内,该内环部则外露于嵌沟槽外,并贴抵于棘组件的一侧并限制其掉落,该C环扣件的两端端面各进一步具有一抵压面,且各抵压面与嵌沟槽的槽底面形成有一夹角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该C环扣件进一步具有一剖口,并于该剖口定义有一中心法线,而该C环扣件两端的抵压面由外环部朝内环部呈倾斜状,且倾斜方向由外环部朝中心法线斜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该C环扣件进一步具有一剖口,并于该剖口定义有一中心法线,而该C环扣件两端的抵压面呈内凹的弧凹状,且各抵压面的凹口方向朝向中心法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该棘组件进一步包括有一棘轮环装设于组装槽内,又该棘轮环中心设有一贯穿的工作孔,另外在该棘轮环对应C环扣件的内环部的一端端缘处进一步由外周侧向内环绕凹设有一环阶,该C环扣件的内环部贴抵于环阶的底面限制棘轮环脱离组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该C环扣件的环直径大于棘轮环的环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怡富,未经陈怡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8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