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式液体转移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8414.3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谭树芬;李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C3/04 | 分类号: | B67C3/04;B67C3/2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式 液体 转移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式液体转移连接装置,属临床医疗及科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体的稀释与配制是临床治疗、检疫检验及科学实验工作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药物或溶剂具有挥发性,既影响配制液体的质量,又污染环境并给人体造成伤害,比如过敏、头晕、灼伤,甚至诱发机体组织癌变。目前临床医疗及科研领域配制液体存在的问题:
1.操作人员配制液体时,系通过注射器将输液瓶转移至安瓿,待药物溶解后在转移至输液瓶。由于化学试剂或药物多具有挥发性,上述操作不仅污染环境,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尤其化疗药物)。此外,实际操作时,护士用棉签消毒安瓿并折断安瓿颈部,极易被安瓿锐利物划伤。
2.聚氯乙烯(PVC)为一种常用塑料,其主要成分由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和防老剂组成的树脂。PVC本身虽无毒性,但所添加的增塑剂、防老剂等主要辅料则有毒性,日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增塑剂,主要包括对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对机体均有毒性作用。
为克服现有液体的稀释与配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及环境污染之不足,提高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效果,提供本实用新型。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提高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质量的密闭式液体转移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液体转移移连接装置,由球形外壳(6),分别置于球形外壳(6)上下两端的聚乙烯三通阀(7),与上端聚乙烯三通阀(7)连接的带滤膜(2)的聚乙烯软管(1)、或第一不锈钢针头(3),置于球形外壳(6)一侧的带帽注射器接口(4),置于球形外壳(6)内的T型三通轴心(5),置于下端聚乙烯三通阀(7)上用于与输液瓶连接的第二不锈钢针头(8)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采用市场购买产品、或市场购买的材料按常规方法制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安全实用、成本低廉。
2、使用本密闭式液体转移连接装置配制液体,既能克服配制液体对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的损害,又能兼用于不同包装的药物或试剂,具有一体两用的特点。
3、不仅适用于医院输液的液体配制,还适用于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的液体配制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专用于临床治疗及科学实验的密闭式液体转移装置,由球形外壳6,分别置于球形外壳6上下两端的聚乙烯三通阀7,与上端聚乙烯三通阀7链接的带滤膜2的聚乙烯软管1、或第一不锈钢针头3,置于球形外壳6一侧的带帽注射器接口4,置于球形外壳6内的T型三通轴心5,置于下端聚乙烯三通阀7上用于与输液瓶连接的第二不锈钢针头8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采用市场购买产品、或市场购买的材料按常规方法制备。
实施方式1:当配制小瓶装药物时,将注射器置于球形外壳6一侧的带帽注射器接口4中,转动三通轴心5使之呈正T型状,用注射器吸取液体并转动三通轴心5使之呈倒T型状,并推注液体使之通过第一不锈钢针头3进入小瓶进行药物配制。
实施方式2:当用于配制安瓿药物时,将注射器置于球形外壳6一侧的带帽注射器接口4中,转动三通轴心5使之呈正T型状,当注射器吸取液体后再转动三通轴心5使之呈倒T型状,并推注液体使之通过带滤膜2的聚乙烯软管1与消毒过的安瓿相连进行药物配制。滤膜2用于防止安瓿碎裂产生的玻璃碎片经三通轴心5通道进入注射器。
实际应用表明,本实用新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8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照明的有机电子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