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垃圾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8044.3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7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辉;金晓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长辉;金晓暄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站,特别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垃圾站。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站点均为原始、简陋的非封闭式,存在占地面积大,对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尤其是风雨天气加大了对垃圾物的扩散,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加重了环卫工人的清洁工作,同时传统的垃圾站点还存在气味及污物扩散,避免污染地下水等问题。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垃圾站点进行结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垃圾站,以至少解决以往垃圾站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存在二次污染,加重环卫工人工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式垃圾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底板1,其上设置有污水口11;
第一墙体2,固定设置于基础底板1上方;
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分别与第一墙体2的对应侧边固定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均为被截掉一角的长方形;
盖板5,固定连接于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的顶部,且所述基础底板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第三墙体4和盖板5构成用于容纳垃圾的腔体;
下投门6,其一侧边与第二墙体3铰接,对应另一侧边与第三墙体4相接;
上投门7,其一侧边与盖板5铰接,另三条侧边分别与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被截掉一角的斜边以及上头门6的上边相接;
污水池8,位于基础底板1的下方,通过污水排水管9将其与污水口11连通。
优选,所述基础底板1为一侧低另一侧高的类似三角体,且所述的污水口11位于基础底板1的低洼处。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铰接方式为折页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上投门7为上下两层钢板固定连接构成。
进一步优选,所述下投门6包括基底层以及固定设置于基底层上下两侧的防锈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式垃圾站,通过各个墙体、基础底板、盖板以及上、下投门的设计将垃圾站设计为封闭式,从而将垃圾物存放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有效减少垃圾及气味的扩散,方便清理和运输,在基础底板的下方设计有污水池,用来存储垃圾站内的液体垃圾,实现固液分离,减少站内的异味,同时降低固体垃圾的腐烂几率。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设计为被截掉一角的长方形,将上投门设置于该被截掉一角的斜面上,作为人们平时垃圾投入口,与人体工学相适应,方便人们的使用,而下投门则是用于运垃圾车的垃圾投入;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小、占地面积小、方便环卫工人清理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封闭式垃圾站的纵向剖视结构图;
图2为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封闭式垃圾站,包括:基础底板1,其上设置有污水口11,在基础底板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墙体2,在第一墙体2的对应侧边分别固定垂直连接有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且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均为被截掉一角的长方形,在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盖板5,从而形成用于装垃圾的腔体,在第二墙体3的侧边上铰接有下投门6,下投门的对应侧边与墙体4相接,在盖板5的侧面上铰接有上投门7,上投门7的另外三条侧边分别与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4被截掉一角的斜边以及上头门6的上边相接,从而形成密闭空间,在基础底板1的下方还设置有污水池8,其通过污水排水管9与污水口11连通,从而将垃圾站内的液体垃圾分离,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垃圾站,通过墙体、基础底板、盖板以及上、下投口的设计,将垃圾站设计为密封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传统垃圾站中的二次污染,以及垃圾站清理困难等问题,同时,在基础底板的下方设计有污水池用于存放液体垃圾,实现垃圾的固液分离,减少异味和垃圾二次腐烂几率。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工学将第二、三墙体设计为被截掉一角的长方形,且其上设计有上投门,方便人们平时投放垃圾,但由于垃圾站是用于垃圾的存储集散地,经常会有大型的垃圾车运送垃圾,为了方便垃圾车将垃圾投入垃圾站,在垃圾站的侧面还设置了下投门,方便使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将上述垃圾站并排放置,以扩大其储存容量。
为了提高污水排出的效果,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基础底板1设计为一侧低另一侧高的类似三角体,且所述的污水口11位于基础底板1的低洼处,方便污水的排出。
其中,上投门和下投门的铰接方式优选为折页连接,连接效果好,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长辉;金晓暄,未经刘长辉;金晓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80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