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组件及处理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6169.2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方晓光;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G03G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4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用的鼓组件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成像装置,或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原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如激光打印机和LED打印机等)、传真机和文字处理机等。成像装置通常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处理盒。
处理盒通常可分为一体处理盒及分体处理盒,其中分体处理盒包括鼓组件和可拆卸安装到鼓组件上的显影盒。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分体处理盒的剖面示意图。处理盒100包括鼓组件102和显影盒101。鼓组件101包括:充电器和感光鼓104等。显影盒101包括:粉仓及容纳在粉仓中的碳粉,显影辊104,送粉辊106,搅拌架及出粉刀等。搅拌架将粉仓中的碳粉往送粉辊106搅动,送粉辊106将碳粉送至显影辊104,显影辊104上的碳粉经出粉刀之后送至感光鼓103。感光鼓103的碳粉在与其相对设置的转印辊107处转印至传递过来的纸张110。感光鼓103顺时针转动,通常纸张110在传递过来之后容易往感光鼓103逆时针方向输送,这样极易发生卡纸,另外纸张110的先端在与感光鼓103接触时容易将其上的静电潜像的碳粉导走,在打印之后的纸张上容易形成黑条。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显影盒101上设置有导向装置105,其可以防止纸张110往逆时针方向输送,而且可以使纸张110的先端与感光鼓103平缓接触防止使打印后的纸张产生黑条。
现有技术的处理盒存在有一个问题,因为其是分体处理盒,显影辊与感光鼓的充分接触是通过迫推装置来实现,也就是显影盒和处理盒通过迫推来实现接触,这样对于导向装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其容易与感光鼓直接接触显影打印,或者与感光鼓之间的距离过大起不到防止卡纸和打印有黑条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鼓组件及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中由于导向装置精度控制不好而发生卡纸及打印黑条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鼓组件,包括:鼓支架,感光鼓和转印辊,所述感光鼓和所述转印辊安装在所述鼓支架上,所述感光鼓和所述转印辊之间形成一个挤压区,所述鼓组件还包括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临近所述感光鼓且与所述挤压区基本齐平。
所述导向装置为片状或圆柱状,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临近所述感光鼓两端的所述鼓支架上。
所述导向装置的个数为1个以上。
一种处理盒,包括上述任一所述鼓组件。
还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鼓组件,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辊,从安装方向看所述导向装置位于所述显影辊下方且与所述感光鼓相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组件及处理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精度不好控制而不能解决卡纸和打印黑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处理盒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处理盒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处理盒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1包括:显影盒10和鼓组件20,显影盒10包括:显影辊11,送粉辊12,鼓组件20包括鼓支架21,感光鼓22、导向装置23和转印辊24。导向装置23设置在鼓支架21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6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气隙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阻燃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