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加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4980.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赖伴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F16K3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44209 | 代理人: | 陈鸿荫;罗兴元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加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家用加湿器。
背景技术 当前,家用加湿器中,超声波雾化式加湿器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深受市场欢迎。超声波雾化式加湿器在工作时,为保证雾化加湿效果,其雾化头上方的水面高度需要保持基本稳定,为达到这个要求,现有的超声波加湿器的水箱都是采用带阀门行业内一般俗称:聪明阀的水箱,将水箱阀门朝下放置在加湿器的水槽上,水箱内的水通过阀门流出,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槽内的水会始终保持设定的水面高度。这种结构的加湿器在加水或换水时,需要将整个水箱取下,然后拧开阀门才能进行,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加水便捷、使用方便的家用加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作一种家用加湿器,包括壳体、处于壳体内的水箱和雾化器组件,以及顶盖和控制电路;所述水箱分隔成两个区,加水区和雾化区;还包括设置在雾化区底部的自动调节阀组件,该自动调节阀组件借助导水管与加水区连通;所述雾化器组件的雾化头伸入到雾化区内,雾化头的上方设置有导雾管,导雾管的出口延伸至壳体外。
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包括阀体、球体、活动顶杆、转动杠杆、销钉、调节杆和浮球;所述球体处于阀体的进水口处,活动顶杆至于球体的上方,所述转动杠杠借助销钉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上,转动杠杠的一端处于活动顶杠的顶面,转动杠杠的另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浮球固定。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家用加湿器的技术效果在于:1.水箱分隔为加水区和雾化区,加水时只需打开顶盖往加水区加水即可,非常简单方便;2.加水区和雾化区之间采用自动调节阀组件及导水管连通,巧妙地利用连通器原理和阀门自动控制,保证雾化加湿效果;3.自动调节阀组件采用杠杠原理结构,制作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家用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示意的是加水区向雾化区自动通水的状态;
图2是所述家用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示意的是雾化区自动截止通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家用加湿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0、处于壳体10内的水箱20和雾化器组件30,以及顶盖40和控制电路;所述水箱20分隔成两个区,加水区21和雾化区22;还包括设置在雾化区22底部的自动调节阀组件50,该自动调节阀组件50借助导水管60与加水区21连通;所述雾化器组件30的雾化头31伸入到雾化区22内,雾化头31的上方设置有导雾管80,导雾管80的出口延伸至壳体10外。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50包括阀体51、球体52、活动顶杆53、转动杠杆54、销钉55、调节杆56和浮球57;所述球体52处于阀体51的进水口处,活动顶杆53至于球体52的上方,所述转动杠杠54借助销钉55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50上,转动杠杠54的一端处于活动顶杠53的顶面,转动杠杠54的另一端与调节杆5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调节杆56的另一端与浮球57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自动调节阀组件50还可以采用其它设计和结构方式,比如采用抽水马桶控制阀的结构等,而不仅仅限于图中所示结构,只要能实现从加水区21向雾化区22自动导水,且雾化区22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截止导水即可。图中给出的浮球加杠杆原理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作为优选。
本实用新型中,水箱20的底部与壳体10之间,设有加湿器的常规元件,例如控制电路板、吹风机等,图中均未画出。这些都是常规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下本实用新型家用加湿器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4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风机功能调换原理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地源耦合式节能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