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4944.0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超;黄立雨;李玉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40 | 分类号: | G01F2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光军;金玉兰 |
地址: | 617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强腐蚀性液体(例如浓硫酸、浓硝酸、浓氨水等)通常存储在储存罐中。由于这些液体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很容易腐蚀物位计,因此在线检测其液位较为困难。另外,像矿浆泵池内的液位检测,由于现场粉尘多、水汽大,同样很容易腐蚀物位计;像冶炼高炉的物位检测,普通的物位计在上千度的高温下无法使用。
目前,常用于检测物位的工具包括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但是通常使用的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的测量量程有限,而超大量程的又价格昂贵,一般的中小企业无法承担其费用。另外,强腐蚀性或高温环境也会对超声波物位计和雷达物位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强腐蚀性、多雾、高温、超高度等复杂环境下对物位进行检测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并且能够在强腐蚀性、多雾、超高度或高温条件对罐体(液体储存罐、泵池、高炉、料仓等)内的物位进行检测的物位检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物位检测装置。所述物位检测装置包括浮子、连接绳、滑轮、定滑轮支架、拉力传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定滑轮支架安装在装有物料的罐体上,滑轮固定到定滑轮支架上构成位于罐体上方的定滑轮,连接绳跨过滑轮,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浮子,连接绳的另一端经拉力传感器连接到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上缠绕有连接绳,拉力传感器与伺服电机位于罐体的外部,拉力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和伺服电机的脉冲信号输出到控制器,控制器向伺服电机输入运行控制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滑轮可包括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定滑轮支架可包括内侧定滑轮支架和外侧定滑轮支架,其中,内侧滑轮安装在内侧定滑轮支架上,外侧滑轮安装在外侧定滑轮支架上,连接绳依次跨过内侧滑轮和外侧滑轮,拉力传感器位于外侧滑轮与伺服电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内侧定滑轮支架安装于罐体的正上方,外侧定滑轮支架安装于罐体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外侧滑轮的安装高度高于内侧滑轮的安装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浮子中间可以镂空并密封,并且浮子上可以设置有吊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浮子和连接绳均可以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浮子和连接绳均可以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在检测过程中,所述物位检测装置的浮子放置于罐体(液体储存罐、泵池、高炉、料仓等)的内部,伺服电机驱动浮子上下移动,拉力传感器输出感测信号,伺服电机输出脉冲信号。当浮子到达罐体内的物体表面时,拉力传感器输出的感测信号发生明显变化,此时,控制器通过读取伺服电机输出的脉冲数以计算浮子移动的距离,从而间接检测物位;同时,控制器向伺服电机输入脉冲信号以控制伺服电机反转,使浮子回到初始位置。
由上述可知,由于拉力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始终位于罐体外部,对拉力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的防腐性和耐高温的性能要求不高,所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物位检测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强腐蚀和高温条件下的物位检测。另外,还可通过调节物位检测装置中一些部件的尺寸(例如:定滑轮支架的高度、连接绳的长度等)来调整所述物位检测装置的测量量程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物位检测。因此所述物位检测装置可对强腐蚀性、多雾、超高度或高温条件的罐体内的物位进行检测(诸如强腐蚀性液体罐内的液位检测、矿浆泵池内的液位检测、冶炼高炉内的物位检测和料仓内的料位检测等),并且所述物位检测装置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物位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物位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4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