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防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3265.1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戴碧辉;吴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领域,涉及一种防雷器,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防雷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防雷器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用于保护光伏发电系统设备不受雷电过电压损坏。光伏防雷器由3片防雷器组合而成,一端有汇流排连接,使用时形成正极对地、负极对地、正极与负极之间都为2片防雷器串联的结构,俗称Y型结构。光伏防雷器的远程报警端子是独立分开的。现有的防雷器往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在高原使用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线间击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防雷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伏防雷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避雷器串联组和报警单元;上述避雷器串联组包括至少3片避雷器;上述避雷器串联组中的两端的避雷器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连接,避雷器组中其他避雷器中任意一个与地线相连;
上述报警单元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报警端子和用于报警的信号灯;上述报警端子与避雷器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稳定性高。本实用新型改变原有的一边接线结构,上端两边各接正负,下端中间的接线端子接地,这样做,可提高光伏防雷器在高原使用时的线间绝缘距离,解决光伏防雷器高原使用时的线间击穿问题。
2.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后,可将报警端子在防雷器底座内部采用电路板连接,外露报警端子集成为一个,提高客户使用安装的简便性。
3.便于维护。本实用新型每一片的光伏防雷器芯片电压提高后,中间的防雷单元在正常使用时不工作,为备用单元。因为防雷器单元为易失效单元,备用单元作为其它单元损坏后的替换单元,提高光伏防雷系统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避雷器串联组、2-报警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伏防雷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避雷器串联组1和报警单元2;避雷器串联组1包括至少3片避雷器;上述避雷器串联组1中的两端的避雷器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连接,避雷器串联组1中其他避雷器中任意一个与地线相连;报警单元2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若干报警端子和用于报警的信号灯;报警端子与避雷器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防雷器,光伏防雷器内部芯片为高电压高通流容量,无需两片串联,就可满足光伏系统要求;光伏防雷器上下两端分别与正负极和大地相连;光伏防雷器中任意一个接线端子之间都有很大距离,满足高原条件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创新点:将每一片的光伏防雷器内部芯片电压提高,不采用两片串联结构,采用单片结构即可满足光伏系统使用要求。
第二个创新点:改变原有的一边接线结构,上端两边各接正负,下端中间的接线端子接地,这样做,可提高光伏防雷器在高原使用时的线间绝缘距离,解决光伏防雷器高原使用时的线间击穿问题。
第三个创新点:采用一体化结构后,可将报警端子在防雷器底座内部采用电路板连接,外露报警端子集成为一个,提高客户使用安装的简便性。
第四个创新点:每一片的光伏防雷器芯片电压提高后,中间的防雷单元在正常使用时不动作。因为防雷器单元为易失效单元,备用单元作为其它单元损坏后的替换单元,提高光伏防雷系统的简便维护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凌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3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换装工作台装置
- 下一篇:变电所蓄电池组用过放自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