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膜除尘脱硫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2788.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8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旭峰;戴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新峰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53/78;B01D5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脱硫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的反应装置,尤其涉及水膜除尘脱硫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减少锅炉或窑炉在工作时所排放的有害烟气对大气的污染,一般都在锅炉或窑炉的排气处设置净化设备,以去除烟气中的灰尘和硫化气体。现有的净化设备中往往采用水膜来除尘脱硫,而这些设备一般都是利用一些旋转部件或是一些特殊设计的流槽来形成水膜,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难于适应一些排放量较小的排放点,阻碍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现的水膜除尘脱硫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膜除尘脱硫反应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塔体,所述塔体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喷雾装置和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均匀围绕塔体内壁排列,所述喷雾装置与出水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塔体包括顶部连通在一起的主塔和副塔,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主塔和副塔的底部,所述喷雾装置和出水孔设置在主塔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喷雾装置包括主管道以及与出水孔数量相等的副管道,所述副管道的一端与主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塔体上均匀设置的出水孔以及与之连通的喷雾装置,通过喷雾装置将水输送到出水孔,水流从出水孔流出后在塔体内壁自然形成水膜,从而实现了水膜的除尘以及脱硫,结构简单紧凑,对在一些排列较小的烟气排放点上有很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水膜除尘脱硫反应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塔体1,所述塔体1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喷雾装置2和若干出水孔13,所述出水孔13均匀围绕塔体1内壁排列,所述喷雾装置2与出水孔13连通。
实施例一,所述塔体1采用单塔的形式,下部设置进气口,顶部设置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设置喷雾装置2与出水孔13。这种单塔设置的方式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廉,对小型的烟气排放点能很好的适应。
实施例二,所述塔体1包括顶部连通在一起的主塔11和副塔12,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主塔11和副塔12的底部,所述喷雾装置2和出水孔13设置在主塔11上。采用主副塔结构,有利于增加烟气在塔内的净化行程,提高烟气净化程度。
另外,上述实施例采用的喷雾装置2包括主管道21以及与出水孔13数量相等的副管道22,所述副管道22的一端与主管道2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孔13连通。在具体结构设计中,主管道21可采用环绕塔体1或主塔11一圈的环形管道,而副管道22采用30根弧形的管道,一端与主管道2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孔13连通,均匀围绕环绕塔体1或主塔11排列。该结构仅采用两种规格的管道即可实现喷雾装置2向出水孔13供水,实现非常简单,易于推广。
工作时,烟气从进气口进入,与塔体1内部的水膜接触,灰尘或是硫化气体与水融合或是反应,随水流流下并塔体1从底部流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新峰印染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新峰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2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路车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载重的模拟汽车运输振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