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966.8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民杰;卢红军;张鹏;赵重;胡继刚;金岩;刘成功;张凌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8 | 分类号: | C25C1/08;C25C7/06;C25C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镍电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镍生产中,传统的吊运工序,首先是抽液作业,需要六名员工将计划要掏的电解槽横好电,把电解镍板及阳极板吊出后,操作工人使用胶管将该电解槽内多条隔膜袋内的溶液逐个抽出,然后再两人一组,进行拔袋作业,逐一将每槽中的多条隔膜袋拔出。出装工序抽阴极液、拔隔膜袋,每槽用时35-40分钟。拔完隔膜袋后,出装人员拔掉槽底橡胶堵子,放掉槽内阳极液,吊出隔膜架,然后出装人员进入槽内把槽底阳极泥吊出,最后把槽内阳极泥清理干净后,重新装隔膜架、隔膜袋,电解槽内注入阴极液继续生产。这种操作方式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效率低;操作人员操作中存在烫伤隐患;隔膜袋内的阴极液抽出后,溶液不能收入槽罐内,落到地面与阳极液混合后,送往净化除铁系统重新进入净化流程,造成阴极液重复净化,增加成本投入;抽出的溶液污染现场环境,腐蚀电解槽槽壁、槽边母线及U型母线,增加直流电耗;隔膜袋消耗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包括气动隔膜泵,在所述气动隔膜泵的上端设有溶液出口,在所述气动隔膜泵的下端设有溶液进口,在所述气动隔膜泵的中部上方位置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溶液出口与输液接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接头包括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上设有卡齿,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有引导槽和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齿互相配合,并且所述卡槽和所述引导槽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或第二输液管连接面上设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卡槽和引导槽均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圈的材质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隔膜泵进行抽液作业,使用安全,抽液速度快。输液接头的设计能实现气动隔膜泵与阴极液罐槽的快速连接,抽出的溶液不会污染现场环境,可实现清洁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二输液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镍的抽液装置包括如图1所示的气动隔膜泵,其中1为溶液出口,2溶液进口,溶液出口和溶液进口分别设置在气动隔膜泵的上端和下端。气动隔膜泵的中部上方位置从上向下依次设有排气口3和进气口4。溶液出口与输液接头连接。输液接头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输液管5和第二输液管6,第一输液管上设有卡齿7,第二输液管上设有卡槽8,卡槽与卡齿互相配合。图3为第二输液管的俯视图,第二输液管上同时也有引导槽9,引导槽的尺寸大于卡齿的尺寸,并且引导槽和卡槽互相连通。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连接面上择一或同时设有密封垫圈10,密封垫圈的材质可选用橡胶,保证溶液在输液接头内不外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接头的卡齿、卡槽和引导槽均可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接头的一端连接有气动隔膜泵,另一端连接有阴极液罐槽,可实现气动隔膜泵与阴极液罐槽之间的快速连接。使用时,输液接头的第一输液管的卡齿插入第二输液管的引导槽中,并沿引导槽转动到卡槽内,第一输液管与第二输液管随即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9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