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过放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686.7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7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汪军;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电源过放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过放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很多产品,为提高产品的设计档次,在产品设计中增加很多附加功能,比如产品在掉电情况下,可以正常显示,是一种比较常见附加功能,所以在很多产品中,都带有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为避免电池因为过充过放损坏,在设计带充电电池的电路中,一定需要有附加过充过放两个保护电路,保证电池长寿命使用。而现有很多充电电池都会自带过充保护电路而未有过放保护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过放保护电路,该电路适用于自带有过充保护电路而未有过放保护电路的充电电池,其电路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包括自带有过充保护电路的电池模块和过放保护模块,其中自带有过充保护电路的电池模块主要包括电池BTA1,所述过放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1~R4和MOS管Q1~Q2,电阻R1一端分别接电池BTA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电阻R1另一端接MOS管Q1栅极,电阻R1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分别接电池BTA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MOS管Q2的源极,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MOS管Q2的栅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还接MOS管Q1的栅极;
上述电池BTA1的正极接供电VCC端,MOS管Q2的漏极接供电GND端。
所述MOS管Q1~Q2均为N沟道增强型MOSFET管。
所述电池BTA1为可充电电池。
所述电阻R1~R4为电阻数量级为兆欧级,保证消耗电能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只需采用4个电阻和2个MOS管即可实现电池过放保护,保证电池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自带有过充保护电路的电池模块、2-过放保护模块、BAT1-电池,Q1、Q2-N沟道增强型MOSFET管,R1~R4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一种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包括自带有过充保护电路的电池模块1,主要包括电池BTA1,还包括过放保护模块2,过放保护模块2包括电阻R1~R4和MOS管Q1~Q2,电阻R1一端分别接电池BTA1的正极和MOS管Q1的漏极,电阻R1另一端接MOS管Q1栅极,电阻R1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分别接电池BTA1的负极、电阻R4的一端和MOS管Q2的源极,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MOS管Q2的栅极,电阻R4的另一端还接MOS管Q1的栅极;
上述电池BTA1的正极接供电VCC端,MOS管Q2的漏极接供电GND端。
整个电路由VCC和GND两个输出端为负载供电,负载消耗电池能量,拉低电池电压控制MOS管关断,最终实现过放保护。
如图1,电池过放保护电路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电阻R1、R2分压,致使MOSFET管Q1导通,MOSFET管Q1导通工作在放大状态,VCC经MOSFET管Q1内阻和电阻R4分压,形成MOSFET管Q2栅极对MOSFET管Q2源极的压差,MOSFET管Q2导通,最终使VCC和GND形成回路。
当放电到一定的程度时,电阻R1、R2分压不能使MOSFET管Q1导通,VCC和GND回路被关断,电池放电被截止。在设计该电路时,所有的电阻数量级应为兆欧,保证消耗电能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给水自动除氧装置
- 下一篇:流体清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