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7098.X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8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阮国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霞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8 | 分类号: | F16K5/08;F16L4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182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接球 分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该分水器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安装简单,锻造后直接得到成品,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背景技术
管道是工业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管道连接装置为其必不可少的连接手段。现有的管道连接装置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压环、卡齿压环、锁齿卡环及锁止环,锁止环轴向前端外侧形成有对称的多个径向外凸的锁止扣脚,锁止扣脚与管口内壁的卡槽卡接。然而,当管道内通热水时,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塑料管容易膨胀,卡槽内的锁止扣脚即会脱出,从而大大影响了密封效果。
现有分水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强度不高,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特别是由于多数分水器用于输送热水等热源,热胀冷缩现象突出,加之主杠上连接有多个分水管,分水管上亦连接有各种管道,导致主杠产生变形,分水管管口变形,影响密封效果。由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分水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分水器容易变形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加工简单,安装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包括主杠以及至少2个分水管,分水管与主杠的外侧侧面相接,主杠的外侧侧面设置有至少2条突棱,突棱沿着主杠的轴向方向延伸,突棱的长度与主杠长度相当,主杠外侧侧面还设置有至少一组的副棱组,副棱组包括2条或者2条以上的偶数条副棱,副棱沿着主杠的轴向方向延伸,属于同一个副棱组的副棱对称地分布在主杠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分水管沿着主杠的其中一条突棱排列,分水管两侧与突棱的相接处分别设置有竖棱,竖棱设置于分水管外侧侧面上,竖棱与突棱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突棱以及与突棱相接的竖棱上设置有一长条形突起,突起位于突棱以及竖棱远离主杠的侧面的中部,突起向突棱两端延伸直至竖棱的顶端。
作为优选,所述主杠两端设置有扩展段,扩展段为主杠两端的延伸部分,扩展段管壁的平均直径大于主杠管壁的平均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扩展段的内径大于主杠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突棱由主杠一直延伸至扩展段。
作为优选,所述扩展段远离主杠的一端的轴向截面的外侧边缘呈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所述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的至少一个棱角的顶端正对突棱,经过正对突棱的棱角顶端的轴向切面与经过突棱的中轴的轴向切面相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副棱底端与主杠相连接,副棱由底端向顶端宽度逐渐减小,副棱顶端为朝向远离主杠方向突出的圆弧。
作为优选,属于同一个副棱组的副棱对称地分布于对称面两侧,所述对称面分别经过主杠的中心轴以及与分水管相接的突棱的中心轴,副棱沿着垂直对称面的方向朝向远离主杠的方向突出。
作为优选,分水管未与主杠相接的一端与活接球阀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整体结构强度高,主杠上设置有多个突棱,不仅增强了主杠的强度,降低热胀冷缩效应对分水管的管径大小的影响。此外,突棱恰好地位于2个锻压模具的交界处,毛边位于突棱以及竖棱的顶端面,去除容易,加工步骤简单,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副棱进一步增强了主杠侧面结构,特别是主杠中部,位于2个分水管的间隔处的结构强度。特别地,副棱作为分水器与固定装置的连接点,副棱所受的作用力尽可能地朝向主杠周向的切线方向,充分利用了主杠侧壁的强度,避免了对主杠侧壁的径向剪切力,令主杠受力更为均匀,分散。同时抵消了由于分水管以及与分水管相接的管道的重量所带来的垂直方向上的作用力,减少了主杠的形变程度。
进一步地,主杠两端的扩展段进一步提高了主杠两端的强度,特别是设置于扩展段一端的正六边形或者正八边形外缘,可以在连接主杠与管件是作为着力点,避免了在拧紧管件时对主杠施加的扭矩,可以防止主杠扭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垂直于分水管轴向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体活接球阀分水器沿着分水管轴向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霞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霞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7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