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专用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398.0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钱进;吴立峰;陈普宽;陈福强;卢西林;夏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8 | 分类号: | F16L21/08;B67D7/5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 锁紧式 油气 回收 密封 装置 专用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挥发的油品或化工介质装卸设备,特别是一种用汽车罐体罐口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专用气缸。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在油品装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气而无法实现油气密闭回收,这不仅给国家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降低企业的效益、损坏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重视程度加大,很多的油品储运库、炼油厂设置了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挥发气体回收,但回收系统与汽车罐车口连接的密闭性是提高油气回收率的关键环节,由于汽车罐车及罐口尺寸没有统一的标准,车身高低、罐口直径、罐口高度相差很大,鹤管内外臂长度较长,且连接了旋转接头,所以鹤管的支撑刚度不足,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密封压力,目前使用的如锥帽、或靠自重密封罐口的密封装置,有些是靠垂管上加气缸或密封帽上加磁铁结构,这些装置均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压紧力,其密封效果不能完全满足油气回收要求,而且密封装置过重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专用气缸。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专用气缸,其特点是:包括内置在油气回收密封装置内的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包括上盖、下盖和装在上下盖之间的筒体,上盖的正中开有上孔,在下盖正对上盖的上孔处开有下孔,贯穿上、下孔装有介质过流管道,介质过流管道与上、下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介质过流管道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压力腔,在压力腔内设有活塞,活塞套装在介质过流管道上并与介质过流管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上盖上设有与压力腔相通的上腔进气通道,在下盖上设有与压力腔相通的下腔进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筒体外部设有装在上、下盖之间的外筒。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介质过流管道的上端设有连接法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内置在油气回收密封装置内的一体式过流型气缸,这部分即是密封装置锁紧机构的原动件,又是保证油气顺畅收集的腔体,介质过流管道输送介质的同时作为气缸的活塞杆使用。是针对密封装置结构专门设计制造,不仅能提供稳定可靠的锁紧力,而且能和密封回收组件结合为一体,结构紧凑,经济环保,大大减轻了设备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罐体罐口顶部锁紧式油气回收密封装置专用气缸,包括内置在油气回收密封装置内的气缸本体,气缸本体包括上盖2、下盖6和装在上下盖之间的筒体4,上盖2的正中开有上孔,在下盖6正对上盖的上孔处开有下孔,贯穿上、下孔装有介质过流管道7,介质过流管道7与上、下孔的孔壁之间设有密封装置,介质过流管道7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构成压力腔,在压力腔内设有活塞5,活塞5套装在介质过流管道7上并与介质过流管道7固定连接。
在上盖2上设有与压力腔相通的上腔进气通道,在下盖6上设有与压力腔相通的下腔进气通道。在筒体4外部设有装在上、下盖之间的外筒3。介质过流管道7的上端设有连接法兰1。
具体操作如下:
介质过流管道的上端法兰与上装鹤管相接,介质过流管道的下端与垂管相接。付油开始前先将垂管及密封装置放入汽车罐车的罐口中,当橡胶密封垫接触罐口时,扳动气动转阀,内置气缸的活塞杆(介质过流管道)上升,带动底盘锁舌机构伸出展开并向上锁紧罐口人孔盖底部,并能给橡胶密封垫提供足够的压紧力,此时罐口处于密封状态,开始付油。气动转阀采用Y型转阀,转阀处于中位时,出气口处于泄压状态,当气相管与罐盖干涉时,可以抓住密封装置上盖的手柄对筒体位置进行转动调整。付油结束后,扳动气动转阀,内置气缸活塞杆(介质过流管道)下降,底盘锁舌机构松开并复位,橡胶密封垫密封解除,垂管可以从罐口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3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接头
- 下一篇:一种连通器的接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