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洗矿系统的粗精矿缓冲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204.7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68 | 分类号: | B03B5/6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247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系统 精矿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洗矿系统的粗精矿缓冲槽。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二级旋流器分级产生的粗精矿在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提高精矿产率将粗精矿直接作为精矿产品打入总精槽中,由于二级旋流器分级产生的粗精矿的产量、浓度、细度、含泥量等参数对后续处理的工作状况影响较大。由此产生的问题如下:1、二级旋流器分级产生的粗精矿浓度较高,在生产实际中经过测定达到75%左右,不能直接经泵浦打入总精槽中,由此影响整个洗矿系统处理程序正常运行。2、由于旋流器分级作业较为粗放,粗精矿中含有较多细泥颗粒直接打入总精槽中,细泥颗粒影响精矿指标。3、粗精矿产量浓度不稳定,操作工不易掌握总精槽给矿量,导致生产流程波动较大。因此,粗精矿缓冲槽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洗矿系统的粗精矿缓冲槽,可有效解决二级旋流器分级产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锥型槽体、槽钢支撑体和底部出料管道,槽钢支撑体上安装有锥型槽体,锥型槽体底部有出料管道,锥型槽体沿周边装有呈环状分布的上环水管,上环水管上沿周边均布有上喷水短管,上喷水短管与锥型槽体槽壁切线呈30o夹角插入锥型槽体内,底部出料管道沿周边装有呈环状分布的下环水管,下环水管上沿周边均布有下喷水短管,下喷水短管与底部出料管道外壁切线呈30o夹角插入出料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简单,拆卸方便,洗矿效果好,矿浆流动顺畅,是粗精矿缓冲槽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锥型槽体、槽钢支撑体和底部出料管道,槽钢支撑体2上安装有锥型槽体1,锥型槽体1底部有出料管道3,锥型槽体1沿周边装有呈环状分布的上环水管4,上环水管4上沿周边均布有上喷水短管8,上喷水短管8与锥型槽体1槽壁切线呈30o夹角插入锥型槽体1内,底部出料管道3沿周边装有呈环状分布的下环水管5,下环水管5上沿周边均布有下喷水短管7,下喷水短管7与底部出料管道3外壁切线呈30o夹角插入出料管道3内。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锥型槽体1由上部圆柱形槽体和下部圆锥形体构成,锥型槽体1上部有对称的两个溢流口(图中未标示)。
所述的底部出料管道3上装有放料阀门6。
所述的上喷水短管8和下喷水短管7各有四个,呈水流方向相逆的螺旋状分别均布在上环水管4和下环水管5内圈壁上。
所述的锥型槽体1与槽钢支撑体2由混凝土灌浆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槽钢支撑体2有4个,匀布在锥型槽体1的上部圆柱形槽体和下部圆锥形体相连接处的周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在粗精矿未进入槽内之前,首先开启上下喷水短管往槽体内注入循环水,开启粗精泵,粗精矿经锥形槽体上部侧端进入,观看槽内上下喷水短管运行情况,粗精矿在上下喷水短管相逆方向的水流冲击下,成旋涡状翻滚,调整为合适浓度的矿浆,粗精矿的粗颗粒受重力作用下沉随底部出料管道经粗精泵打入总精槽,细颗粒由于受水力搅拌向上作用力随锥型槽体上部溢流口进入中间箱,最终进入磨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在洗矿系统中,较高浓度的粗精矿中加入大量的循环水沉淀调浆后,浓度稀释均匀,矿浆具有合适的浓度,并且能够控制其以一定的流量经底部出料管道流出,因而使得粗精矿泵的输入矿浆浓度及流量容易控制,使得洗矿系统运行顺畅。在生产停产时,缓冲槽中会残存粗精矿,可打开底部放料管道阀门排出,以免导致缓冲槽底部管道堵塞,影响下次开车。
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简单,拆卸方便,洗矿效果好,矿浆流动顺畅,是粗精矿缓冲槽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东大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