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173.5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0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好;何卫东;朱早孙;程志军;刘红亮;孙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市达蒙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101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防护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钢结构框架的建筑物进行混凝土支模施工时,一般均围绕建筑物搭建一圈防护设施(即爬架),进而实现全封闭安全防护;防护设施的作用实则是防止建筑物外围施工人员的跌落及建筑物外围施工材料的坠落。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当进行外围边柱混凝土支模施工时,没有必要进行全封闭安全防护,只需要针对建筑物外围的边柱进行单独防护即可,施工人员是不会到边柱与边柱之间的位置去施工,也不允许在边柱与边柱之间走动。采用全封闭安全防护设施的优点是可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全封闭防护设施的搭建不但会大大提高原材料成本及人力成本,而且搭建的时间较长,安装、拆卸及移动及其不便,很可能会拖长施工周期,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更主要的是,在搭建爬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安全可靠的,具有针对性的以及便于安装、拆卸和搬运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耐用、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由竖龙骨Ⅰ、冲孔钢板、转角立柱通过连接托扣相互拼接搭建而成的呈“凹”字状的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架体固定在建筑地面上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内围的若干层龙骨板。
进一步,所述架体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加固若干层所述龙骨板的至少两条竖龙骨Ⅱ,每条所述竖龙骨Ⅱ上均设有起吊件。
进一步,每条所述竖龙骨Ⅱ上还设有拉杆连接件,所述拉杆连接件通过外围拉杆与建筑边柱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架体开口两侧的所述竖龙骨Ⅰ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攀爬的内横杆。
进一步,所述冲孔钢板上设置有加固斜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竖龙骨Ⅰ、冲孔钢板、转角立柱通过连接托扣相互拼接搭建而成的呈“凹”字状的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架体固定在建筑地面上的固定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内围的若干层龙骨板,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耐用,便于安装及拆卸,还可灵活搬运;
2、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施工安全的同时,省去了传统爬架没有必要的防护部分,将全面防护分散化,使其更有针对性的防护,从而降低了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力成本;
3、本实用新型省去了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防护设施搭建的步骤,将此步骤挪到施工前完成,在施工时,将一定数量的本实用新型直接简易安装在施工现场即可;此举不但可以避免搭建全面防护设施时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由于所述架体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加固若干层所述龙骨板的至少两条竖龙骨Ⅱ,每条所述竖龙骨Ⅱ上均设有起吊件,所以本实用新型坚固可靠且吊运方便。
进一步,由于每条所述竖龙骨Ⅱ上还设有拉杆连接件,所述拉杆连接件通过外围拉杆与建筑边柱连接,所以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由于在所述架体开口两侧的所述竖龙骨Ⅰ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攀爬的内横杆,所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进一步,由于所述冲孔钢板上设置有加固斜连杆,所以本实用新型更加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竖龙骨Ⅰ11、冲孔钢板12、转角立柱13通过连接托扣14相互拼接搭建而成的呈“凹”字状的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架体固定在建筑地面上的固定件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架体内围的若干层龙骨板3,所述架体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加固若干层所述龙骨板3的两条竖龙骨Ⅱ4,每条所述竖龙骨Ⅱ4上均设有起吊件5,每条所述竖龙骨Ⅱ4上还设有拉杆连接件6,所述拉杆连接件6通过外围拉杆与建筑边柱连接,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所述架体开口处的两侧的所述竖龙骨Ⅰ1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攀爬的内横杆7,所述冲孔钢板12上设置有加固斜连杆15。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市达蒙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市达蒙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