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泄放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羰化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872626.2 | 申请日: | 2013-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方凤银;方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8/00 | 分类号: | B01J8/00;B01J19/00;C07C31/20;C07C29/149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 地址: | 23203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合成气 乙二醇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气制乙二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泄放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羰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中,羰化工序的生产工艺气为酯化工序来的反应循环气亚硝酸甲酯(CH3ONO,简称MN)与界外来的新鲜CO,将它们经进料加热器加热至120℃左右后,进入羰化反应器,在温度为130℃左右、压力为0.3MPa、以及Pd/Al2O3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羰化反应,生成的草酸二甲酯(COOCH3)2气体。
由于亚硝酸甲酯很不稳定,极易分解,则会造成羰化反应器内产生飞温情况。如果羰化反应器内出现过氧或是CH3ONO浓度过大时,从而引起CH3ONO分解,MN分解产生CH2O、NO、CO,进一步脱氢产物H2、CH2O、NO、CO,气体体积将增加30%左右。致使羰化反应器中的气相体积短时间内膨胀,而造成超压。这时候就需要安全泄放设施迅速启用,将羰化反应器内的气体泄放出来,而避免造成危险。现有的羰化反应器都是在其顶部设置安全阀来作为气体安全泄放的设施。但由于安全阀在开启过程中需要开启时间,或者由于安全阀的阀体老化等造成安全阀卡住打不开的情况,这就会造成爆炸、燃烧等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泄放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羰化反应器,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泄放的合成气制乙二醇羰化反应器,包括设于羰化反应器顶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封头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爆破片装置;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泄气阀,所述泄气阀的出气端连接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出气端与所述出气管的末端均通过火炬气总管与橡胶密封干式气柜连接。
进一步,为了使羰化反应器内气体泄放得更快速,所述封头上设有两条出气管。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上依次设置有两个爆破片装置,两个爆破片装置之间设有压力表。压力表便于观察第一道爆破片装置中爆破片是否破裂泄气。
进一步,为了便于检修,所述出气管设有常开状态的控制阀门,控制阀门的出气端与爆破片装置连接。
进一步,为了避免安全阀损坏对进气管中的原料气进行拦截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手动阀,当对安全阀损坏或对其进行检修时,则关闭泄气阀、打开手动阀,原料气从手动阀进入火炬气总管中。
当羰化反应器中亚硝酸甲酯因飞温分解而造成超压时,其分解气体进入出气管中,将爆破片装置因受压而破裂而释放压力,分解气体经火炬气总管进入橡胶密封干式气柜内储存作为燃料气利用,避免排放到空气中而造成大气污染。通过设置于两个爆破片装置之间设有压力表来观察第一道爆破片装置中爆破片是否破裂泄气,并依此来判断羰化反应器中气压情况,如果第一道爆破片装置破裂,则迅速打开进气管上的泄气阀,切断进料气;如进料气压力大则打通安全阀而进入火炬气总管中;当对安全阀损坏或对其进行检修时,则关闭泄气阀、打开手动阀,原料气从手动阀进入火炬气总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羰化反应器安全系数高,只要亚硝酸甲酯因飞温分解而造成超压时,则通过出气管进入火炬气总管中进行泄放,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爆破片装置作为泄放安全装置,其具有无泄漏、泄放能力强特点,并且较安全阀泄放速度快,保护了羰化反应过程中安全;泄放后关闭控制阀后及时安装新的爆破片装置,具有安装简单与更换方便特点。
3、由于泄放的气体中含65-70%的氮气,本装置将泄放气体与进料气通入火炬气总管中作为原料利用或直接燃烧,避免排放到空气中而造成大气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羰化反应器,2-封头,3-1进气管,3-2出气管,4-橡胶密封干式气柜,5-控制阀门,6-1第一爆破片装置,6-2第二爆破片装置,7-压力表,8-安全阀,9-1泄气阀,9-2手动阀,10-火炬气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26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