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1538.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能;林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9/17 | 分类号: | B41J29/1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997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结构 清洁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
背景技术
清洁滚筒是用于清除打印机或复印机等设备内的带电滚筒表面残留的炭粉或纸粉等微小粒子,现有技术的清洁滚筒是由四方形的海绵材料开孔加工,然后插入铁轴进行固定,再用研磨机对海绵材料进行研磨加工,加工完成后的形状呈现圆筒状。由于滚筒是经过研磨加工形成的,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的研磨粉会进入到海绵材料的微小发泡孔内,在打印时研磨粉会渗出,影响打印效果,导致打印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其具有结构简单,清洁能力强,对纸张的规格适应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提高纸张的打印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包括金属轴芯,所述金属轴芯的表面包括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螺旋缠绕于所述金属轴芯上,所述第二缠绕海绵层螺旋缠绕于所述金属轴芯上,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的海绵宽度为9.7-10.3mm,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的海绵厚度为2.052-2.65mm,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的缠绕密度为8-10圈。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并列紧密排布。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与第二缠绕海绵层反向缠绕设置于所述金属轴芯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设有吸尘孔,所述吸尘孔的分布密度为每毫米不少于3个。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的表面设有一层网纱棉层,所述网纱棉层的孔径为1-1.5mm。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与金属轴芯接触的侧面设置有起粘连作用的粘接层,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通过粘接层粘连于所述金属轴芯的外层。
其中,所述第一缠绕海绵层和第二缠绕海绵层设置若干个与所述金属轴芯垂直的吸尘通道,所述吸尘通道的截面孔径为1.5-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发明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其具有结构简单,吸尘效果好,清洁力更强,对纸张的规格适应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提高纸张的打印质量,与传统的圆柱形滚筒相比,减少了对圆柱形滚筒的进一步加工的步骤,防止进一步加工的海绵分层进入到海绵缝隙中造成对打印纸张的污染,并且整体的海绵使用量降低,但清洁效果了提高50%,是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清洁滚筒。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的第一缠绕海绵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卷海绵结构的清洁滚筒的第一缠绕海绵层设有网纱棉层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金属轴芯 2——第一缠绕海绵层 3——第二缠绕海绵层
4——吸尘孔 5——网纱面层 6——吸尘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1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业灾害预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环境气体监测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