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0331.1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0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海金 |
主分类号: | E01F8/02 | 分类号: | E01F8/02;B01D53/84;B01D53/62;B01D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生态 隔音 吸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在城市中集聚,致使城市产生了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粉尘阴霾等诸多问题。城市人居生存环境的恶化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百姓及政府部门的持续关注。党的十八大也己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京津冀地区更是各级政府联动,商讨携同治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现有城市道路噪音大,粉尘污染严重,急需一种用于道路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技术和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
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包括屏体支架,所述屏体支架的两侧均卡设有H形立柱,H形立柱的底端均设有立柱法兰,屏体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立体植物种植模块,屏体支架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与立体植物种植模块相对应的喷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所述屏体支架和H形立柱的顶部均设有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所述立体植物种植模块为立体植物种植盘或蜂窝形花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具有很好的隔音降噪和吸尘换气作用,屏体支架内部可填充吸音材料,通过吸声材料及绿色植物的双重作用影响声波传播途径,能够吸收CO2释放Q2,同时具有吸附粉尘的作用。
2)通过利用绿色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利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进行不同的选择、组合,达到绿化美化的视觉效果。
3)模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施工工作效率高,缩短现场施工时间,降低工程费用,经济便捷。
4)利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吸隔声效果,能有效降低车辆通过时造成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突破传统声屏障的单调乏味,递增城市的绿色空间。
5、利用本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耐水性、耐热性及抗强光的特点,绿色经济、持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的剖视图。
图中:
1、屏体支架;2、H形立柱;3、立柱法兰;4、喷水管;5、弯折部;6、立体植物种植盘;7、蜂窝形花盆;8、绿色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包括屏体支架1,所述屏体支架1的两侧均卡设有H形立柱2,H形立柱2的底端均设有立柱法兰3,屏体支架1的两侧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立体植物种植模块,屏体支架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与立体植物种植模块相对应的喷水管4,立体植物种植模块为立体植物种植盘6,立体植物种植盘6内能够种植各种不同的绿色植物8。
实施例2
如图1、4、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屏体支架1的其中一个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立体植物种植模块,所述屏体支架1和H形立柱2的顶部均设有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5。
实施例3
如图6、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立体植物种植模块为蜂窝形花盆7。
本实用新型的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结构新颖,跨学科的将传统隔音屏技术和立体绿色植物墙技术两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其应用原理是通过影响声波传播途径减少噪音的产生,通过隔音吸声材料和绿色生态植物墙系统的双重作用来达到隔音降噪、吸尘换气、绿化美化的效果。利用绿色生态隔音吸尘屏障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及粉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具体使用时可通过立柱法兰固定在钢混基础上,可广泛应用于道路、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隧道口、桥梁、工矿企业等所有需要进行噪音处理、绿化美化的区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又一有效手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海金,未经徐海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0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信号灯交叉路口安全提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桥梁湿接缝施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