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污染质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7444.6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4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宝;罗云汉;张莉;沈爱萍;罗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高永宝;罗云汉;张莉;武汉华航环境工程公司;武汉工程大学;沈爱萍;罗自强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污染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污染质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分离器还没有出具有仿自然生态系统,这样在分离污染物的不能完全降解,达不到到“矿化”水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污染质分离器,它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能耗,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对污染物的降解较完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污染质分离器,它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污水箱、初分离室、调整室、生物滤室和后生物处理室,在污水箱内设有进水头,进水头通过水管Ⅰ与初分离室相连通,在初分离室内设有的出水管Ⅰ伸出初分离室与调整室内设有液液水射器的一端口相连通,在调整室内设有出水管Ⅱ与生物滤室相连通,在生物滤室的顶部设有高位水箱,高位水箱通过出水管Ⅲ与生物滤室相连通, 出水管Ⅲ的顶部与高位水箱相连接, 出水管Ⅲ的底部设有喷射口, 初分离室与高位水箱之间设有进水管,在生物滤室的底部设有的出口与后生物处理室底部设有的出口相连通,在后生物处理室内设有出水管Ⅳ, 出水管Ⅳ伸出后生物处理室与动力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在生物处理室的侧面设有出水口,动力泵的出水口连接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过液气水射器与高位水箱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液液水射器的另一端口相连通。
所述的污水箱的顶部设有污水传感器。所述的水管Ⅰ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的初分离室的顶部设有轻质传感器。所述的初分离室与高位水箱之间设有的进水管上设有上排污阀。所述的初分离室的底部和调整室的底部都设有下排污阀。所述的液气水射器上设有进气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节能高效的特性,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能耗,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具有仿自然生态的较完整的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较完全,一般均能达到矿化水平,使得曝气能耗降低,又由于有特殊的气压运行环境,使得污水中的轻质油类较容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污染质分离器,它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污水箱2、初分离室1、调整室16、生物滤室17和后生物处理室18,在污水箱2内设有进水头11,所述的污水箱2的顶部设有污水传感器9,进水头11通过水管Ⅰ19与初分离室1相连通,初分离室1的顶部设有轻质传感器8,所述的水管Ⅰ19上设有流量计10,在初分离室1内设有的出水管Ⅰ20伸出初分离室1与调整室16内设有液液水射器7的一端口相连通,在调整室16内设有出水管Ⅱ21与生物滤室17相连通,在生物滤室17的顶部设有高位水箱3,高位水箱3通过出水管Ⅲ22与生物滤室17相连通, 出水管Ⅲ22的顶部与高位水箱3相连接, 出水管Ⅲ22的底部设有喷射口23, 初分离室1与高位水箱3之间设有进水管24,在生物滤室17的底部设有的出口与后生物处理室18底部设有的出口相连通,在后生物处理室18内设有出水管Ⅳ25, 出水管Ⅳ25伸出后生物处理室18与动力泵5的进水口相连通, 在生物处理室18的侧面设有出水口15,动力泵5的出水口连接有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过液气水射器6与高位水箱3连接,另一条支路与液液水射器7的另一端口相连通,初分离室1与高位水箱3之间设有的进水管上设有上排污阀13,所述的初分离室1的底部和调整室16的底部都设有下排污阀12,所述的液气水射器6上设有进气阀14,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电控箱4。
本实用新型将进气阀14打开,整个装置进入好氧运行模式,高位水箱3定时通过出水管Ⅲ22自动将富氧水冲下,使氧气进入系统中;将进气阀14关闭,整个系统进入厌氧运行模式,高位水箱3冲水频率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高永宝;罗云汉;张莉;武汉华航环境工程公司;武汉工程大学;沈爱萍;罗自强,未经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高永宝;罗云汉;张莉;武汉华航环境工程公司;武汉工程大学;沈爱萍;罗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7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