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6246.8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柴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轮发电机 电动机 转子 中的 线圈 去增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中型水轮发电机转子或大型电动机转子中,一般采用扁铜线绕制的线圈。扁铜线是指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且长边(即宽度,用b表示)远大于短边(即厚度,用a表示)的铜质裸导线。扁绕线圈是指线圈由扁铜线绕制。绕制时,扁铜线的短边所在面被弯曲,形成线圈的内腔面和外表面,扁铜线的长边所在面为线圈各匝的相互重叠面。为适应铁芯形状的需要,所述扁绕线圈通常为矩形线圈,即线圈的内腔形状为矩形。
扁铜线经扁绕形成线圈后,在线圈转角处因扁铜线变形而呈现外圆变薄、内圆显著增厚的现象。这个现象会为磁极线圈后续的制作工序带来一定的危害。虽然,可以在线圈绕制成型后采用人工打磨的方法来去除增厚部分,但由于线圈此时已处于多匝状态,人工打磨比较困难,且效率低,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打磨效果也不好。但是,若增厚问题若处理不当,轻则会导致整个线圈高度方向(因各匝增厚叠加)尺寸过大而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重则会导致线圈匝间短路而烧毁电机,因此,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包括底部设置的支架,支架上方固定有磨削器,所述磨削器与控制器相连,磨削器顶部还设置有启动按钮;所述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设置于压线装置和扁绕成型模之间,所述扁绕成型模底部连接有电机。
所述磨削器内包含两个磨削头。
所述支架高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在扁铜线将要增厚的部位采取“预先削薄”的装置来加以处理,使扁铜线绕制后转角内圆部分增加的厚度刚好被“预先削薄”的部分抵消,不出现显著增厚现象,本装置能极大的节省人力和时间,而且操作简便,能显著提高扁绕线圈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扁绕线圈削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包括底部设置的支架1,支架1上方固定有磨削器2,所述磨削器2与控制器3相连,磨削器2顶部还设置有启动按钮4;所述水轮发电机或电动机转子中的扁绕线圈去增厚装置设置于压线装置5和扁绕成型模7之间,所述扁绕成型模7底部连接有电机8。
所述磨削器2内包含两个磨削头。
所述支架1高度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根据绕制任务(即扁铜线6的数据和线圈参数)调节支架的高度和磨削器的水平方向位置。高度的调节以磨削器平台面与扁绕成型模等高为准;水平方向的调整有2个步骤:第一、以线圈的内腔宽度减去转角半径R,作为2个磨削头的间距尺寸,以此来调节2个磨削头之间的距离;第二、以第一个磨削头的中心为基准,调节磨削器与扁绕成型模之间的位置,使之满足磨削位置刚好位于扁铜线转角增厚部分的位置要求。
然后开始计算“预先磨削”量。“预先磨削”量可通过铜线的尺寸和转角内圆半径“R”来获取。
磨削 (扁铜线厚度边) 深度H:H=0.2×a;
磨削面(与扁铜线宽度边的) 角度β:tanβ= 。
磨削长度L:L=×2×3.14R=0.5×3.14R=1.57R;
接下来,判断扁铜线是否达到磨削位置,由以下两个条件判断:第一、扁绕成型模转到与扁铜线平行;第二、电动机停止转动。达到磨削条件后,操作者按下启动按钮,磨削头启动并作深度方向运动;到位后,开始做进给动作,完成长度方向磨削;完成后磨削头上升,进给动作(回复)到起始位置。磨削深度H和长度L由调整限位开关保证,每批线圈绕制前,根据深度H和长度L数据,作限位开关设定。
实际操作中,还要先进行“试绕”,以验证预先设置的参数和位置,待绕制后转角的厚度满足任务要求后,方可开始批量绕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6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