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钻仪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5306.4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明;菅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17 | 分类号: | E21B47/0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惠磊;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仪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随钻测井仪器,尤其是一种随钻仪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钻测井仪器连接时,通常采用螺纹连接形式从而实现短节连接,用以保证随钻仪器的密封要求及刚性连接要求;同时,仪器内部多芯接插件也需要连接,用来传输检测信号、电源输送等。与短节连接的螺纹需要旋转连接;但是仪器内部的多芯接插件,由于其上焊接有线路结构,实际使用中不能旋转,只能拖动使其沿着轴线运动;否则会破坏焊接的线路结构以及相应的电气连接结构;基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在这种连接结构中使用快速接头结构的连接形式。
为了保证随钻仪器的每个短节都是封闭的,一般快速连接器都需要两组接插件;目前的连接结构设计中,采用将十芯座套用螺钉轴向方向紧固在接头上的结构形式,并在中间用压缩弹簧对快旋接头预紧;然而,上述连接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大量泥浆在快速连接结构与钻铤内部之间流动,而上述快速连接结构中部的弹簧处形成变径,此处的直径值小于两侧的快速街头的直径;故此处极易形成涡流,实际操作经常发生严重冲蚀的现象,直接降低接头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目前的快速接头中多采用半环、弹簧等零部件结构,涉及的零部件较多且安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钻仪器连接器,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器实际应用中的涡流现象,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提高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强度,能够提高连接器的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钻仪器连接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头、仪器本体与第二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结构、过渡短节与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对称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快旋接头、第一十芯座套、第二十芯座套、第一过渡外筒,所述第一十芯座套、第二十芯座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渡外筒的内部空腔结构中;
所述第一十芯座套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十芯座套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十芯座套连接,所述第一快旋接头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头外侧并与所述第一十芯座套相接触;所述第一过渡外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快旋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渡外筒另一端与所述过渡短节连接。
优选地,上述随钻仪器连接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十芯座套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
优选地,上述随钻仪器连接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快旋接头靠近所述第一十芯座套处设置有外螺纹;
所述第一过渡外筒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快旋接头螺纹连接。
优选地,上述随钻仪器连接器还可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第一过渡外筒与所述过渡短节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头、仪器本体与第二接头,以及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结构、过渡短节与第二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有效避免连接器实际应用中的涡流现象,有效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有益技术效果;同时能够达到提高连接器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连接器的安装效率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5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