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加油孔门的门轴与铰链啮合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4998.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贤;韩鸣;姚鞠平;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莱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5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加油 孔门 铰链 啮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加油孔门的门轴与铰链啮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车身整体的适用性不断提高,特别是日系车工艺设计理念,与欧系车工艺设计理念完全不同,虽然普遍认为日系车车身遵循简约,车身轻耗油低等特点,但是实质上日系车注重制作工艺,使用相对轻的零件经过焊接制造后达到最高的强度,这是日系车制作中主要面临的课题。
对于目前对上海大众公司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加油孔小门铰链广泛是运用弹簧片技术制作生产,制作中加油孔小门工艺简单,使用冲压技术直接固定弹簧铰链,使之加油孔小门相对侧框上的尺寸控制方便。而日系车加油孔小门设计主要运用轴铰链技术和点焊技术,制作工艺上对于加油孔小门零件轴与铰链经常遇到零件冲压不到位或不能冲压加工的情况,致使最终要用手工和附带其他辅助压紧工具来使轴与铰链啮合到位,才能使产品达到尺寸精度以及冲压加工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辅助加油孔门的门轴与铰链啮合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辅助加油孔门的门轴与铰链啮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贯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基座,所述的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形成容腔夹角,基座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凹槽,所述的第一容腔内设有丝杆、铜活灵和支架,所述的第二容腔内设有推进块、滑块及压紧块,所述的丝杆一端穿出基座侧壁,另一端与铜活灵连接,所述的铜活灵与推进块连接后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推进块的上端面上依次固定滑块和压紧块,所述的压紧块上设有用于放置待啮合的门轴和铰链的弧形槽;
以凹槽侧壁为支撑壁,将铰链置于凹槽内,并将铰链的待啮合端和门轴放入弧形槽内,作用丝杆使得铜活灵在第一容腔内水平移动,铜活灵向前移动使得推进块在第二容腔内移动,进而通过滑块作用压紧块向压紧块上端面的垂直方向移动,使得铰链的待啮合端贴在弧形槽壁上绕着门轴弯折,实现门轴与铰链的啮合。
所述的支架上设有配合固定推进块的斜面,该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与所述的容腔夹角的角度一致。
所述的容腔夹角的角度为45度。
所述的压紧块包括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的第一压紧块的弧形槽的半径大于第二压紧块的弧形槽的半径;
先将第一压紧块安装在滑动块上对铰链与门轴实现初次啮合,再用第二压紧块替换第一压紧块对初次啮合后的铰链与门轴实现压紧啮合。
所述的第一压紧块的弧形槽的半径为12mm,所述的第二压紧块的弧形槽的半径为3.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精度高:在冲压加工无法达到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使门轴与铰链的啮合达到技术要求;
2、安全可靠:待啮合的铰链零件摆放在装置中状态稳定,在制作过程中也不会损坏直径仅3mm的门轴;
3、操作便捷:该实用新型在制作过程中,只需操作丝杆即可完成啮合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不必花费过多人力;
4、更换方便:装置由多个部件构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于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的零件损坏,只需要经过简单拆卸更换部件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现门轴与铰链啮合后的效果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c)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辅助加油孔门的门轴与铰链啮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贯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基座7,所述的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形成容腔夹角,基座7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容腔连通的凹槽,所述的第一容腔内设有丝杆1、铜活灵3和支架3,所述的第二容腔内设有推进块4、滑块5及压紧块6,所述的丝杆1一端穿出基座7侧壁,另一端与铜活灵2连接,所述的铜活灵2设置在支架3上,所述的支架3上设有配合固定推进块4的斜面,该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与所述的容腔夹角的角度一致,均为45度,所述的推进块4设置在支架上,并与铜活灵2连接,推进块4的上端面上依次固定有滑块5和压紧块6,所述的压紧块6上设有放置待啮合的门轴B和铰链A的弧形槽8,所述的压紧块6包括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的第一压紧块的弧形槽8的半径为12mm,所述的第二压紧块的弧形槽8的半径为3.2mm。
工作时,先以凹槽侧壁为支撑壁,将铰链A置于凹槽内,并将铰链A的待啮合端和门轴B放入弧形槽8内,作用丝杆1使得铜活灵2在第一容腔内水平移动,铜活灵2向前移动使得推进块4在第二容腔内移动,进而通过滑块5作用压紧块6向压紧块6上端面的垂直方向移动,使得铰链A的待啮合端贴在弧形槽壁上绕着门轴B弯折,实现门轴B与铰链A的啮合。实际操作时,先将第一压紧块安装在滑块5上对铰链A与门轴B实现初次啮合,如图2(a)所示,再用第二压紧块替换第一压紧块对初次啮合后的铰链A与门轴B实现压紧啮合,如图2(b)所示,啮合后的效果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莱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莱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4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抱索器测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安全带测试装置中的座椅